去岁花朝花已落,十丈残红飘绣幕。
今岁花朝花未开,春风不到蛾原来。
蛾原已作经年住,欲觅春花无觅处。
空馀芳草绿萋萋,愁说王孙从此去。
王孙欲归归得无,孤镫深夜听啼乌。
此时却忆故园柳,绿到门前第几株。
遥知柳绿无人折,都为年年不知别。
今朝洒酒酬花神,定祝春花堆似雪。
春花似雪不归家,却看他乡雪作花。
莫怪花神无赖甚,不移春色到天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去岁花朝花已落,十丈残红飘绣幕。(“花朝”指的是春季的花卉盛开的日子,通常是指农历二月十五日左右。)
  • “去岁”:去年。
  • “花已落”:花开完了。
  • “十丈残红”:形容花瓣飘落的景象。
  • “飘绣幕”:像绣有花纹的帷幕一样随风飘动。
  1. 今岁花朝花未开,春风不到蛾原来。(“蛾原来”:这里指蝴蝶。)
  • “今岁”:今年的春天。
  • “花未开”:花没有开放。
  • “春风不到”:春风吹到了蝴蝶身上,却无法使蝴蝶飞舞起来,因为春天还没有到来。
  1. 蛾原已作经年住,欲觅春花无觅处。(“蛾原已作经年住”:这里的“蛾”可能是指蝴蝶,或者是其他与春天相关的生物。)
  • “经年”:经过一年的岁月。
  • “住”:停留。
  • “觅春花”:想要寻找春天的花。
  • “无觅处”:找不到春天的花。
  1. 空余芳草绿萋萋,愁说王孙从此去。(“王孙”:古时称贵族或文人为王孙。)
  • “萋萋”:茂盛的样子。
  • “此去”:指春天的花期结束,意味着夏天的到来。
  • “愁说”:忧愁地诉说。
  1. 王孙欲归归得无,孤镫深夜听啼乌。(“孤镫”:孤单的灯笼,这里用来象征孤独。)
  • “欲归”:想要回家。
  • “归得无”:能否回家?
  • “听啼乌”:听着乌鸦叫声。
  1. 此时却忆故园柳,绿到门前第几株。(“却忆”:忽然想起。)
  • “此时”:这个时候。
  • “故园柳”:故乡的柳树。
  • “绿到门前第几株”:绿色的柳树叶已经长满了家门前的几棵柳树。
  1. 遥知柳绿无人折,都为年年不知别。(“遥知”:远远知道。)
  • “遥知”:知道远方的柳树枝叶茂密,没有人来折。
  • “不知别”:不知道每年春天都要离去的离别之情。
  1. 今朝洒酒酬花神,定祝春花堆似雪。(“酬花神”:向花神敬酒,祈求花神保佑。)
  • “洒酒”:敬酒。
  • “酬”(chóu)花神:感谢花神。
  • “春花堆似雪”:希望春天的花朵如雪花般繁多。
  1. 春花似雪不归家,却看他乡雪作花。(“却看”:却要去看。)
  • “春花似雪”:春天的花如同雪花一般美丽。
  • “不归家”: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
  • “却看他乡雪作花”:却要去别的城市观赏那里的雪景,那里也变成了一片美丽的花海。
  1. 莫怪花神无赖甚,不移春色到天涯。(“莫怪”:不要责怪。)
  • “无赖”:顽皮、任性的意思。
  • “移春色”:把春天的色彩移到其他地方。
  • “到天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花朝曲”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题材,用以表达春天的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通过对花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