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沈春色掩窗纱,颇讶连宵避月华。
细雨暗催三径竹,轻阴好护一庭花。
琼楼此际停歌管,金勒何时问酒家。
自觉消寒吟力倦,挥毫多半墨痕斜。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景色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叠韵再赋:这是诗人在春夜中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感受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沈沈春色掩窗纱:这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色,春色被窗户上的纱遮挡住了,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沈沈”形容春色的深沉和美丽。

颇讶连宵避月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惊讶之情。”颇讶”意味着有些出乎意料或难以理解。”连宵”表示连续数夜。”避月华”则是躲避月光的意思,可能是为了欣赏春天的美景而暂时避开了明亮的月光。

细雨暗催三径竹,轻阴好护一庭花:这句描述了细雨如何悄悄地催促着竹林的生长,以及轻阴如何很好地保护着庭院中的花朵。”三径”指三条小路,这里可能是指庭院的小路。”暗催”意味着默默地推动,”轻阴”表示柔和的云层,”好护”则表达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琼楼此际停歌管,金勒何时问酒家:这句描绘了夜晚停止歌唱的情景,可能是因为夜晚宁静,不适合唱歌。”琼楼”指的是华丽的高楼,”金勒”指华丽的马笼头。这句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舒适。

自觉消寒吟力倦,挥毫多半墨痕斜:这句表达了诗人感到寒冷而疲惫,以至于无法继续写作,只能挥笔写下一些潦草的作品,并带有斜斜的墨迹。”自觉”表示主观上感觉到,”消寒”表示驱散寒冷,”吟力倦”表示写作时的疲劳感,”挥毫”是指写作或绘画,”墨痕斜”则表示书写时笔锋不直,有斜的迹象。

赏析: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春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喜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如对月光、细雨和轻阴的感受,以及对夜晚宁静的欣赏等。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