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画松如老螭,著纸俱作鳞之而。
破空势起不得住,风雨一霎迷天池。
阿兄矫矫岁寒操,秉质况是山林姿。
特令写此好根节,要使俗子惊须髭。
顾我园荒旧三径,故物入眼宜为辞。
披图一笑镫影黝,霜华摇动青铜皮。
古香满地寒不扫,黛色参天疏自支。
想见萧斋挂壁夜,定有云气归高枝。

李芸甫水部画松为子佩参军赋

李侯(李芸甫)画出的松树如老龙,在纸上都像鱼鳞一样。

它冲破空气势不可挡,风雨霎那间迷住天池。

阿兄长得像岁寒三友,秉性高洁又像山林的幽姿。

特意要画这样好的松节,要使庸俗的人惊羡须髭。

看顾我园荒废已多年,旧物入眼应当有所写。

展开图卷一笑镫影黝,霜华摇曳青铜皮。

古色古香满地不扫地,黛色浓重参天自支撑。

想见萧斋挂着壁中画,定有云气归高枝。

注释:1. 李芸甫:唐代诗人李绅之子,字公垂,以善书著名。2. 螭(chī):古代传说中能吞象的兽名。3. 鳞之而:像鱼鳞一样。4. 阿兄:李芸甫对自己的哥哥李绅的尊称。5. 矫矫:刚强的样子。6. 操:品德。7. 根节:松树的干和节。8. 俗子:平庸的人。9. 辞:文采。10. 三径:指孔子的弟子曾参所开辟的三条通向孔家住宅的路,后用来指隐士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李绅的园林。11. 故物:旧物。12. 霜华摇动青铜皮:指松树经霜后的颜色。13. 萧斋:即萧散的居室。14. 高枝:高处的树枝。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了一幅《松》图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李绅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是说这幅《松》图,就像一条老龙在纸上飞舞。”螭”是传说中能吞象的兽名,”龙”则是指龙,这里用来形容李绅画技高超,笔下生花,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鳞之而”,就是形容画面上的松树如同鱼鳞般排列,整齐有序,生动活泼。

第二句是说,这幅《松》图冲破空气之势,势不可挡,风雨之中,仿佛整个天地都被笼罩其中。这里的”风雨一霎”,不仅写出了风的力量大、雨的急迅,同时也暗喻了李绅画艺的高超,他的画笔如同狂风暴雨一般,将整个天地都笼罩在其中。

第三句是说,阿兄的品格如同松树一般高洁,他秉性高洁又像山林的幽姿。这句是说李绅的人格魅力,他的品质高尚,气质高雅,犹如山林中的一棵松树,坚韧不屈,挺拔向上。

第四句是说,特意要画这样好的松节,要使庸俗的人惊羡须髭。这里的”须髭”指的是胡须,”俗子”则是那些庸俗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李绅画的松树,不仅画得惟妙惟肖,而且还能让人惊叹于自己的胡须之美,从而引起人们的羡慕。

第五至第八句是说,看顾我园荒废已多年,旧物入眼应当有所写。这里的”顾我园荒废已多年”,是指作者自己曾经有过一片园林,但现在已经荒废多年,无人打理。而”旧物入眼应当有所写”,则是说作者看到这棵古老的松树出现在画中,心中充满了感慨,觉得应该有所记录。

第九至第十句是说,展开图卷一笑镫影黝,霜华摇曳青铜皮。这里的”笑灯影黝”指的是图中的灯火映照下的灯光,”霜华”则是描绘出的画面中的霜雪,而”青铜皮”则是指松树的树干和枝干。这句话是说,看到这幅画,作者不禁笑了起来。因为画面中的灯火与霜雪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作者还发现这棵古老的松树的树干和枝干,如同青铜一般坚硬,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傲然挺立。

第十一至第十四句是说,古色古香满地不扫地,黛色参天疏自支。这里的”古色古香”指的是画面中的松树,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而”黛色参天”则是描绘出的画面中的松树,如同苍天之下的一道风景线。这句是说,这幅画中的松树,无论是颜色还是姿态都非常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同时,作者还发现这棵古老的松树的树干和枝干,虽然高大挺拔,但却不显得繁茂丛生,而是疏朗有致,给人一种自然之美。

第十五句是说,想见萧斋挂着壁中画,定有云气归高枝。这里的”萧斋”指的是作者自己的书房,”挂壁中画”则是说这幅画挂在墙壁上,而”定有云气归高枝”则是说这幅画中有云气升腾而上的景象。这句话是说,作者在看到这幅画之后,不禁想起了自己书房中的这幅画。而这幅画中又有云气升腾而上的景象,仿佛是一幅仙境般的图画。

整首诗通过对李绅画松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李绅的敬佩之情以及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