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在圣门,孟仲多良士。
亦有礼许人,汰哉称叔氏。
平生议论间,师没尚阙里。
何年南方来,海隅有居址。
马迁记吴人,所本盖世史。
箕山许由冢,考古多疑似。
我来昆湖南,有坟此高峙。
山名昉虞仲,墓门复伊迩。
缅兹四科英,再拜荐潦水。
此邦富文学,高让亦前轨。
两贤岂相阨,何至烦钧矢。
末俗愆干糇,学道宜易使。
无为诮贱儒,诗书敦耒耜。
清风飒然来,松桧发宫徵。
慨想弦歌声,肃然增仰止。
虞山拜言子墓
虞山:指虞舜,传说中的上古贤君。
拜言子:即孔子,字仲尼。
译文:我来到虞山,是为了向孔子的墓地行礼致敬。
注释:虞山(Yú Shān):在今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是吴王阖闾葬其父夫差的陵墓,也是春秋时期楚国所葬楚平王的墓地。
孔子(Zhōng Kong):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誉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译文:三桓(Sān Hán)在圣人的门下,孟氏、仲氏都是优秀的士人。
注释:三桓(Sān Hán):指鲁国的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个贵族家族,他们世代担任鲁国的上卿,掌握着国家的实权。
孟仲:指孟氏和仲氏,这两个家族在当时都是非常有名望的士人。
良士:指道德高尚的人。
译文:也有礼义之邦愿意接纳我们这些人,但是像叔氏这样的小人却遭到排斥。
注释:叔氏:指叔孙氏,是三桓中势力最大的家族,与孟氏、仲氏相比,实力较弱。
师没:指老师的去世。
阙里:古代指孔子的家乡曲阜,后来成为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泛指故土或故乡。
译文:我平生议论国家大事,老师虽然去世了,但故乡的礼仪仍然保存着。
何年南来:什么时候你才来到南方。
海隅有居址:你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译文:司马迁记载了吴地人的言行,这些都是根据世传的史实来记载的。
箕山许由冢:箕山是古人认为隐士许由隐居的地方,他死后被埋葬在那里。
考古多疑似:考证历史真相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译文:我来昆湖的时候,这里有个高高的坟墓。
山名昉虞仲:这座山的名字来源于虞舜的陵墓。
译文:坟墓的门非常近,仿佛就在眼前。
缅兹四科英:缅怀那些杰出的人物。
译文:我深深怀念那些杰出的人才。
四科英:指古代帝王选拔人才的四种标准,包括才能、德行、学识、政事。
译文:再拜荐潦水:我再次行礼,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潦水:指江水中的泥水,在这里比喻河水。
译文:此邦富文学:这里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
高让亦前轨:高尚的品德也是做人的准则。
译文:两贤岂相阨:两位贤人怎么能相互制约呢?
译文:何至烦钧矢:何必要用箭来威胁呢?
译文:末俗愆干糇:末流风俗败坏,人们缺乏粮食。
学道宜易使:学习道理应该更容易理解。
注释:“咎”通“疚”,忧虑;“干”,动词,取、取食;“糇”,干粮。
译文:无为诮贱儒:不要轻视那些地位低下的读书人。
译文:诗书敦耒耜:诗歌和《尚书》教导人们耕种,这是农业的基本知识。
译文:《尚书》中的《洪范篇》讲述了天命的转移,教导人们如何治理天下。
译文:《诗经》中有一首诗叫做《鸱鸮》,描述了一只小鸟从巢穴中飞出来寻找食物的故事。
清风飒然来:一阵清凉的风拂面而来。
松桧发宫徵:松柏发出悦耳的声音,象征着国家的安宁。
译文:慨想弦歌声:想象着音乐声悠扬。
琴瑟和鸣,弦歌不绝,是古代理想的生活状态。
译文:肃然增仰止:让人肃然起敬。
译文:我在这里看到了孔子的教诲,感受到了他的仁爱之心。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孔子墓地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