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婿趋庭乐,还朝正及春。
传家先志节,报国恃精神。
黻佩宜相敬,齑盐要耐贫。
宣南巢好在,回首听鸡晨。
【注释】
婉女:女子。
随婿:跟随着丈夫。
入都:进入京城。
过苏省亲:到苏州看望父母。
上海:指苏州。
汝婿:你的丈夫。
趋庭:快步走向庭院,这里指入朝为官或应考。乐:快乐、顺利。
还朝:回到朝廷。
正及春:正值春天。春,指春天的正月,古代以孟春正月初一为岁首,所以“还朝”与“正及春”连言,即回到朝廷,也指春天。
传家先志节,报国恃精神。
传家:传宗接代。
先志节:先要树立节操和气节。
报国:报答国家。
恃精神:凭借精神的力量。
黻(fú)佩:古代礼服上的蔽膝。黻,一种图案,黑色和青黄色相间;佩,玉佩。
宜:应当。
相敬:互相敬重。
齑(jī)盐:用腌菜汁和食盐调成的调味品。
宣南:今南京城东长江边的南岸,这里指南京城。巢好:栖息之所,这里指家园。
宣南巢好在:宣南是南京城的别称,巢好指美好的家园。
回首听鸡晨:回头望见鸡鸣时天刚亮。
【赏析】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春天,诗人任建州(今福建建瓯)知州,其妻随行赴任途中,至苏州时,诗人有感于怀,遂作此词以赠。全词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
上片起三句写婉儿随夫赴京之事。“汝婿”,即婉儿之夫,亦即作者本人。“趋庭”,快步走向庭院,这里是说婉儿随从丈夫入朝拜见皇上,心中十分喜悦。“还朝”,回到朝廷,这里指的是婉儿随从丈夫返回朝廷。“春”,指春天的正月,古代以孟春月一日为岁首,所以“还朝”与“春”连言,即回到了朝廷,也指春天。“正及春”,正好赶上春天到来的时候。
下片写婉儿在苏州的所见所闻。“传家”,传宗接代。“先志节”,先要树立节操和气节。“报国”,报答国家。“恃精神”,“精神”,指意志和毅力。“精神”二字,不仅表明了婉儿对国家忠贞不渝的决心,而且表现了她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风貌。“绂(fú),佩”,古代礼服上的蔽膝,“黻”,一种图案,黑色和青色相间;“佩,玉佩。”这是古人常戴的一种装饰。“宜”,应当。“相敬”,互相敬重。“齑”,用腌菜汁和食盐调成的调味品。“耐贫”,忍受贫困。“宣南”是南京城的别称,这里指美丽的家园。“巢”,这里指栖息之所。“好”,美好。“巢好在”,美好的家园在宣南。“回首”,回顾的意思。“听鸡”,听到鸡叫,即天将破晓之时。“晨”指清晨。这两句的意思是,回想到婉儿随夫赴任,经过苏州时,自己看到家乡的美景,听到鸡叫,不禁怀念不已,于是写下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