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盖海更连江,迸作辛酸泪满腔。
一酹至言从此绝,九幽孤愤孰能降?
少须地下龙终合,孑立人间鸟不双。
徙倚虚楼最肠断,年时期与倒春缸。
解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高攀龙。诗中的关键词有“江”、“哭”、“酹”和“九幽”。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以及整体的赏析。
- “雨声盖海更连江”
- “雨声盖海”形容雨声巨大,如同遮盖了整个海域。这里用来比喻风雨交加的景象。
- “更连江”表示雨水不仅覆盖着大海,还连带着江河。
- “迸作辛酸泪满腔”
- 这里的“迸”字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突然爆发的情景,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 “辛酸泪满腔”形容因悲伤或愤怒而流出的泪水充满了内心。
- “一酹至言从此绝”
- “一酹”是一种古代祭祀时的动作,这里用来代表向神灵敬酒以表达敬意或祈求。
- “至言”指最诚挚的话语或意见。
- “从此绝”表示这种至言从此不再被提及或执行。
- “九幽孤愤孰能降?”
- “九幽”指的是极深的地下或阴间。
- “孤愤”表示孤独的愤怒或不平。
- 这个问题表达了在九幽之下,是否有人能够理解并平息这股孤愤之情?
- “徙倚虚楼最肠断”
- “徙倚”意为徘徊不定,无目的地走动。
- “虚楼”可能是指空荡荡的楼阁,象征着孤独和空虚。
- “最肠断”形容极度悲伤到极点。
- “年时期与倒春缸”
- 这里的“年时期”可以理解为一年的时间或岁月。
- “倒春缸”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陶瓷制品,形状像颠倒的春字,常用于春节或其他节日装饰。
- 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即将到来的一年充满不确定和忧虑的复杂情绪。
赏析: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隐喻诗人的内心情感变化。从风雨交加的夜晚到对过往至言的哀悼,再到对孤愤无法平息的疑问,最后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物与内心的对话,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于自然与人的情感关系的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