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咸阳岂洛阳,九衢如沸切霄光。
自焚正作佳兵鉴,善将宁无禁暴方?
坊市周星供一哄,掖闱通夕备非常。
担囊揭箧臣何畏,睡足灯前自读庄。
【解析】
1.“不是咸阳岂洛阳”一句中的“咸阳”与“洛阳”是两个不同的地点,这里用两个地点做反衬,表达出作者对当时京城的繁华热闹景象,以及人们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所以,“咸阳”一词应该理解为“京城”。
2.“九衢如沸切霄光”一句中的“如”表示比喻,将长安城比作一个沸腾的大锅,形容其繁华热闹的景象;“霄光”则是指天上的光辉,形容长安城繁华热闹的程度。因此,这句诗的意思是:长安城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如同大锅中煮沸的水,灿烂得让人目不暇接。据此可知,“霄光”一词应该理解为“灿烂”。
3.“自焚正作佳兵鉴”,意思是说,自己烧死,正是战争的最好教材。这里的“佳兵”指的是好的武器,而“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借鉴、学习的对象。因此,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己焚烧,正是战争最好的教材。据此可知,“自焚”一词应该理解为“战争”。另外,“佳兵”一词也可以理解为“好的武器”,这是对诗句的另一种理解。
4.“善将宁无禁暴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指挥的人哪里会没有禁止暴行的办法。“善将”可以指有智慧和才能的将领,也可以指善于指挥的人;“禁暴方”则可以理解为制止暴行的办法。据此可知,这句诗的意思是:擅长指挥的军队哪里会没有制止暴行的办法。据此可知,“善将”一词应该理解为“擅长指挥的军队”;“禁暴方”一词应该理解为“制止暴行的办法”。
5.“坊市周星供一哄,掖闱通夕备非常”,“坊市周星供一哄,掖闱通夕备非常”的意思是说,市场上的买卖喧闹得像在狂欢一样;皇宫里彻夜戒备,以防不测之事发生。由此可知,这句诗的意思是:市场上的买卖喧闹得像在狂欢一样,皇宫里彻夜戒备,以防不测之事发生。
6.“担囊揭箧臣何畏,睡足灯前自读庄”的意思是说,虽然我担心被敌人俘虏,但我已经把家当都打包好了,所以并不害怕。到了晚上,我可以安心地读书,不用担心任何事情。据此可知,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我担心被敌人俘虏,但我已经把家当都打包好了,所以并不害怕。到了晚上,我可以安心地读书,不用担心任何事情。据此可知,“担囊揭箧”一词应该理解为“打包”;“读庄”一词可以解读为读书,也可以理解为读《庄子》。据此可知,这句诗的意思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虽然我担心被敌人俘虏,但我已经把家当都打包好了,所以并不害怕。二是:到了晚上,我可以安心地读书,不用担心任何事情。
【答案】
译文:京城不是咸阳就是洛阳,街上车水马龙,像沸腾的大锅一般,长安城繁华热闹的景象犹如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我烧死,正是战争最好的教材。擅长指挥的军队哪里会没有制止暴行的办法?市场上的买卖喧闹得像在狂欢一样,皇宫里彻夜戒备,以防不测之事发生。即使我担忧被敌人俘虏,但我已经把家当都打包好了,所以并不害怕。到了晚上,我可以安心地读书,不用担心任何事情。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的正月十二日、十三日夜,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安史之乱期间发生在唐代京都长安的一次重大事件,即著名的“安史之乱”前夕的一次宫廷内讧。
全诗四句,内容紧密相关。首两句通过对比,写出了当时长安城繁华热闹的景象和人们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次二句写自己焚烧宫室,正是战争的最好教材。第三四句又写了朝廷戒严,防范外敌,并暗喻诗人自己虽身陷困境却毫不畏惧,仍能安心读书。最后四句写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恐惧,因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全诗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前后照应,层次井然。语言平实质朴,叙事简洁明快。全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曲折的修辞,但所叙事件十分真切,所表现情感真实自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