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风日忆年时,茵溷相怜等此悲。
着地可应愁踏损,寻春只自怨来迟。
繁华早忏三生业,衰谢难酬一顾知。
岂独汉宫传烛感,满城何限事如棋。

【注释】

楼台风日:指春天的风,春风吹动窗帘。忆年时:指回忆去年此时。茵溷(yīn hùn)相怜:指花木之间相互怜惜,这里指花落满地,与茵溷(草垫子)一样可怜。着地可应愁踏损:指落花落地后被踩坏。寻春只自怨来迟:指春天到来时,人们纷纷寻找春天,而自己却因为春天来得晚而怨恨。繁华:指繁盛、兴盛的局面。三生业:佛家语,三世轮回中的一次生命。衰谢:凋谢、衰落。难酬:难以报答。一顾知:一个眼神或动作,就能让人知晓。汉宫传烛:汉代皇宫里,皇帝为臣子祈福时会用灯火来传递祝福。事如棋:事情像下棋一样有起有伏。

【译文】

楼台在风中摇曳,我想起去年春风初到时。花木间相互怜悯,同受这悲凄之苦。落地的花朵恐怕已被踩碎,春天来到时我却埋怨它太迟。繁华的盛世早早地结束,衰老凋零却难以得到回报。谁能想到汉宫里燃起的蜡烛,竟然能感动这么多的人?满城的人都忙着下棋。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当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心情抑郁郁闷。诗人借写落花抒发了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黑暗的现实。

首联“楼台风日忆年时,茵溷相怜等此悲”两句以楼台为背景,写春天到来时诗人的心情。楼台在春风吹拂下轻轻晃动,仿佛在怀念往昔时光。花木间相互怜悯,同受这悲凄之苦,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颔联“着地可应愁踏损,寻春只自怨来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落花落地后的情景。落花落地后,恐怕已经被踩坏了,春天来临时,诗人却埋怨它太迟。这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黑暗的现实。

颈联“繁华早忏三生业,衰谢难酬一顾知”两句以繁华与衰败为主题,揭示了世事无常的道理。繁华的盛世早早地结束,衰老凋零却难以得到回报。这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也反映出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尾联“岂独汉宫传烛感,满城何限事如棋”两句则将目光转向了整个社会。在满城中,人们都忙着下棋,而诗人却独自感叹世事如棋局般复杂多变。这既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担忧与期待。总之,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