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屈轶孰如公?
劲草天留抗疾风。
百折不渝回日志,万言应悟徙薪忠。
靖康至竟阶安石,臣靡终须殪有穷。
行幄从容近黄发,可摅所学补天聪。
【注释】
人中屈轶孰如公,劲草天留抗疾风:意思是在人中谁比得上你高尚呢?就像那劲草一样坚韧不拔。
百折不渝回日志,万言应悟徙薪忠:意思是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改变初衷,就像千言万语要明白徙薪救火的忠心。
靖康至竟阶安石,臣靡终须殪有穷:意思是靖康之变终于使宋朝恢复了旧有的地位,我虽然最终难免一死。
行幄从容近黄发,可摅所学补天聪:意思是我在帷幄之中从容自得地接近了皇帝,可以发挥我的才能,来补救皇上的智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前四句赞颂尚书升吉甫为人高洁、刚直。后四句写他虽遭贬谪仍不动摇,为国尽忠的品格。
首联“人中屈轶孰如公”,意为在人中最高尚的应该是你。这里的“屈轶”是比喻,意即正直、高尚的人。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赞美尚书升吉甫为人高洁、刚直。“劲草天留抗疾风”,以劲草比喻尚书升吉甫,表明他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坚守节操,与狂风斗争。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尚书升吉甫高尚品质的赞美,又寄托了诗人对坚持正义、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境界的向往。
颔联“百折不渝回日志,万言应悟徙薪忠”,意为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改变初衷,就像千言万语要明白徙薪救火的忠心。这里的“徙薪救火”,源自于《左传·僖公五年》中的典故,原意是比喻防止火灾的措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不能等火势蔓延后再采取措施。这里用来比喻尚书升吉甫在遭遇困境时依然能够坚守初心,不因困难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和志向。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坚持原则、忠诚事业的决心和信念。
颈联“靖康至竟阶安石,臣靡终须殪有穷”,意为靖康之变终于使宋朝恢复了旧有的地位,我虽然最终难免一死。这里的“阶安石”指的是北宋时期的名臣王安石,他曾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振兴宋朝,但最终却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罢免。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坚持改革事业、为国家谋福祉的信念和决心。同时,他也透露出自己在政治斗争中可能会受到牵连,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谋福祉。
尾联“行幄从容近黄发,可摅所学补天聪”,意为我在帷幄之中从容自得地接近了皇帝,可以发挥我的才能,来补救皇上的智慧。这里的“黄发”是指年迈的老人,象征着智慧和经验。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希望为皇上提供帮助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这首诗通过赞美尚书升吉甫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正义、忠诚事业的崇高追求和坚定信念。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