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禽爱幽翳,逢山辄淹留。坐与髯叟昵,天捉置此囚。
饫君何所有?山光逾珍羞。昨来值岁尽,烛笑吟休休。
回思曩夜涛,宁先与耳谋。未来那可说,即景勤焚修。

【注释】

(1)和嘿园:即“和晦”,宋人称自己隐居之所。除日:古代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此指腊日。岁寒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北麓。东坡题:苏轼曾题《岁寒楼》诗云:“天寒日暮穷荒僻,谁与愁眉不锁翠。”次韵:应和他人的诗词,用韵字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写词,叫作“次韵”。

(2)倦禽:疲乏的鸟儿。爱幽翳:爱这幽暗的树木。逢:遇到。山:指山峦重叠的山势。辄:每每,经常。淹留:停留。髯叟:长胡子的老者。昵:亲近。

(3)天捉置此囚:天意要把诗人囚禁在这里。

(4)饫君何所有:你有什么可吃的?君,对别人的尊称。饫,饱食。

(5)珍羞:珍贵的菜肴。

(6)昨来值岁尽:昨天正赶上腊尽。

(7)烛笑吟休休:点燃蜡烛笑着吟咏,表示悠闲自得的心情。

(8)回思曩夜涛:回想昨天晚上的江涛。

(9)宁先与耳谋:难道是先与耳(耳朵)商量的吗?宁:岂,难道。

(10)未来那可说,即景勤焚修:将来的事怎么可以说得清呢?即景:眼前的景色。勤:勤奋。

【译文】

疲惫的鸟儿爱栖息在树阴下,遇到高山就常常流连。坐在高堂上同老人亲热,就像天意把我囚禁在这。

饱餐你的佳肴有什么值得,山光胜过美味的佳肴。昨天正逢岁末,点燃蜡烛笑着吟诵诗篇。

回想昨天夜晚江涛汹涌,难道是先与耳商量的吗?未来的路怎么可以说清楚,只求眼前美景勤加修行。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时诗人在杭州任通判。诗中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在岁除之际游历杭州西湖时所见到的湖山胜境、水色山光,以及诗人对此的感受。

首联“倦禽爱幽翳,逢山辄淹留。坐与髯叟昵,天捉置此囚”。这是写诗人与友人在岁除之际游历杭州西湖时所见的景象。“倦禽爱幽翳,逢山辄淹留”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在游览西湖时所看到的湖山景色。诗人说,疲倦的鸟儿喜爱幽暗的林木,一遇山峦便久久地停息下来。这里,作者以鸟拟人,写出了诗人自己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厚感情和敏锐的感受力。“坐与髯叟昵,天捉置此囚”,这两句,是说诗人与友人在一起谈笑风生,仿佛是老天爷把他当作囚犯一样拘禁着。这两句,既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又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轻松心情。

颔联“饫君何所有?山光逾珍羞。”是说诗人与友人在西湖边品尝美食时所见到的景象。诗人说,朋友啊!你有什么好吃的?山色比美餐还要珍贵美味。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赞美山色之美,实际上是在表达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友情。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而且使诗歌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富有真情实感。

颈联“昨来值岁尽,烛笑吟休休。”是说昨夜诗人与友人一起欣赏江涛的情景。诗人说,昨天正当腊尽,燃着蜡烛吟诵诗作感到十分惬意。这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当时的生活情趣,也显示出他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尾联“回思曩夜涛,宁先与耳谋。”是说诗人回想起去年夜晚江涛汹涌的情形。诗人说,难道是先与耳朵商量的吗?这两句,既是对去年夜晚江涛景象的回忆,也是对诗人自身遭遇的一种反照。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也抒发了他对人生无常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