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亦宿游,得伴更一诣。
舆轿晓逾岭,百转始到寺。
银杏汝何修,及见祖宗世。
翠华一再幸,挺干献灵异。
至今沿尊称,长有郁葱气。
可咍野人语,强指配统系。
看竹仰宸题,弄泉诵御制。
欲行却复回,爱树重所憩。

【注释】

(1)望:指农历的五月十五日。

(2)六月望后:指农历的五月初十以后。

(3)匏庵:即王文诰,字匏庵,号秋崖,山东诸城人,明末学者、文学家、史学家,与顾炎武齐名。

(4)芝南珍午贻书幼点嘿园:王文诰给幼学点嘿园的书信。

(5)为戒坛潭柘之游:指为游览潭柘寺而作的准备和准备过程中的感想。戒坛:即戒坛寺,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的潭柘寺中,是明代皇帝为僧人们讲授佛经的场所。

(6)三宿:三天。

(7)潭柘:位于北京市西郊,为著名的古刹。

(8)亦:也。

(9)得伴更一诣:得到伴侣再一同游览一次。

(10)逾岭:越过山岭。

(11)及见祖宗世:指看到祖先遗留下来的庙宇。

(12)翠华:指皇帝的车驾。唐玄宗常乘用饰有翡翠羽毛的黄罗伞盖。

(13)挺干献灵异:指树木挺拔,显示其非凡的生命力和灵性。

(14)沿尊称:沿袭尊重的说法。

(15)长有郁葱气:永远充满生机。

(16)可咍野人语:可笑那些粗俗的人说的话。“可”是可叹的意思,“咍”,笑的意思。

(17)野人语:指不入流的话或庸俗的言语。

(18)强指配统系:勉强指定关系或系统。

(19)看竹仰宸题:指欣赏竹子时仰慕帝王的题跋。

(20)弄泉诵御制:在泉水旁玩弄着玉笛,并朗诵御赐的诗文。

(21)欲行却复回:本想离开却反又返回了。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赴潭柘寺途中,因偶遇点嘿园而作。

开头两句写诗人到潭柘寺的时间,地点,心情。六月望后,作者来到京城,拜访友人点嘿园。作者对这次出游充满期待。

“六月望后”“潭柘亦宿游”说明作者来潭柘寺的目的是游览。“得伴更一诣”表明作者在游玩的过程中,遇到了点嘿园这样的知心朋友,使旅途愉快。

接着写作者在潭柘寺的所见所闻。“百转始到寺”表明作者到达潭柘寺需要经过一段艰难的行程,“及见祖宗世”,表明作者看到了寺庙的历史遗迹,对祖先们留下的建筑感到敬仰。

“翠华一再幸,挺干献灵异。” 这句话表明皇帝曾经多次到访潭柘寺,并对寺中的树表示出赞赏,认为它非常神奇,能显示灵异。“今”字的使用,表明作者对过去的赞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写作者在潭柘寺的生活感受。”至今沿尊称,长有郁葱气” 表明潭柘寺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可咍野人语,强指配统系” 表明作者对一些庸俗的语言表示不满,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看竹仰宸题,弄泉诵御制” 表明作者在玩赏竹子时,仰慕皇帝的题跋;在泉水旁玩弄玉笛,朗诵御赐的诗文。这些诗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潭柘寺的喜爱之情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这首诗以时间为线索,从六月望后到潭柘寺,再到潭柘寺周围的自然环境,最后回到诗人自己的感受。全诗情感丰富,描绘细腻,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写景抒情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