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滩头长荻芽,池塘处处起鸣蛙。
一春多雨占三白,二月无茶摘五加。
寒食沓来惊汉腊,塞歌时起接边笳。
春郊风景还如旧,添得伤心是短髽。

【注释】

野水滩头:在野外的水岸边。一作“野水滩”。长:长出。荻芽指芦笋。鸣蛙:青蛙的叫声。占三白:占尽春日,如白日、白花、白云等。无茶:没有茶叶。摘五加:采摘五加皮。寒食:清明节前后的10天为寒食节。沓来:形容人或物连续不断地来到。汉腊:汉代时的腊月。塞歌:边塞地区的歌声。接:连接。边笳:边疆的胡笳。短髽(zhuā):用麻布制成的短髻,古代女子的发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里游历江南农村时有感而作。诗中描绘了江南农村春意盎然的景色和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乡愁之情。

首句“野水滩头长荻芽”,写诗人游历江南时,在野河边的长满芦苇的水岸上,发现长出了嫩绿的芦苇芽。这里的“野水”指的是宽阔的河流,而“滩头”则是指河岸边的沙地。诗人通过描写这一景象,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

第二句“池塘处处起鸣蛙”,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时池塘边的青蛙声声叫唤的情景。诗人用“处处”一词,形象地展现了青蛙的分布范围之广,同时也表现出了春天的到来让大自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三句“一春多雨占三白”,则是诗人观察后得出的结论。他发现,这个春天雨水特别多,导致稻田里的禾苗被淹死,使得稻谷无法收割;棉花也被淹没,无法采摘;蔬菜也被淹没,无法种植。因此,他感叹这个春天对农事的影响之大,甚至达到了“三白”的程度——也就是几乎要毁掉所有的农作物。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也揭示了他对于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的同情与忧虑。

第四句“二月无茶摘五加”,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里,农民们因雨水过多而无法采收茶叶和五加皮的情况。这里的“二月无茶摘五加”可以理解为在雨水过多的春季,农民们失去了采茶和晒制五加皮的机会,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收入。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与理解。

第五句“寒食沓来惊汉腊”,则是诗人观察后的感慨。他发现寒食节临近了,于是想起了汉代时期的寒食节。然而,这个季节的来临也让农民感到惊恐不安,因为他们担心雨水过多会影响到冬季的粮食储存。这里的“寒食沓来”可以理解为寒食节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浓厚,而“惊汉腊”则表明了农民们对于这个节气到来的恐惧和担忧。

第六句“塞歌时起接边笳”,则是诗人对边塞地区风情的描述。他发现,随着寒食节的到来,边塞地区的人们纷纷开始唱歌,以此来迎接即将到来的节日。同时,他还注意到了边塞地区传来的胡笳声,这些声音似乎与他的心情产生了共鸣,让他更加思念家乡。这里的“塞歌时起”可以理解为边塞地区的人们为了庆祝节日而唱起的歌曲,而“接边笳”则可以理解为边塞地区传来的胡笳声与其他声音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氛围。

尾联“春郊风景还如旧”,则是诗人对春天郊外景色的赞美。他发现春天的郊外依然美丽如画,景色依旧令人陶醉。这里的“还如旧”可以理解为虽然经过了冬天的严寒和春天的雨水洗礼,但春天的郊外景色依然保持了原有的面貌,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里江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不仅体现在他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灾害的关注上,更体现在他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