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风雁雨四山秋,蜃雾蛟烟万古愁。
入世已如萍在水,藏身只合芥为舟。
人从江北争分鹿,我隐墙东等侩牛。
有债至今呼负负,无亭何处署休休。

《庚子1900秋怀》是陈锡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原文及注释

  • 鲤风雁雨四山秋,蜃雾蛟烟万古愁。
  • 鲤风雁雨四山秋:秋天时,海浪和雁群在海边嬉戏,带来了凉爽的气息。
  • 蜃雾蛟烟万古愁:海市蜃楼和烟雾弥漫的景象让人感到深深的忧伤和不安。
  • 入世已如萍在水,藏身只合芥为舟。
  • 入世已如萍在水:已经像浮萍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固定的居所。
  • 藏身只合芥为舟:只能像小草一样藏身,随时可能被风雨吹倒。
  • 人从江北争分鹿,我隐墙东等侩牛。
  • 人从江北争分鹿:人们从北方向争夺猎物,就像争夺战利品一样。
  • 我隐墙东等侩牛:我在墙东等待交易的机会,就像牛等待宰杀。
  • 有债至今呼负负,无亭何处署休休。
  • 有债至今呼负负:即使有债务,也只能低声叹息,无法摆脱困境。
  • 无亭何处署休休:没有小屋的地方,哪里能找到休息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创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这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次年订《辛丑条约》,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终于走上了穷途末路。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庚子”为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类社会的变迁,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悲观。他用“鲤风雁雨四山秋”、“蜃雾蛟烟万古愁”这样的词汇,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在社会中的无奈和挣扎。他将自己比作“入世已如萍在水”,暗示了自己在社会中的飘泊不定;而将隐居比作“藏身祗合芥为舟”,则表达了他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无奈与无助。

诗人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用“人从江北争分鹿”来比喻人们在战争中争夺利益,用“我隐墙东等侩牛”来隐喻自己在社会中的卑微地位。这种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悲观。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