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花欲其美,选石欲其丑。
平生蓄此念,郁郁十年久。
东向泰山奔,西入华山走。
到处必搜寻,当意一无有。
何图失意间,奇礓忽入手。
权作石友看,摩挲日八九。
人怪嗜好偏,冁然开笑口。
胡不类而类,胡非偶而偶。
唤我作米颠,我亦公然受。
石若再能言,谓我为颠否。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铁尖山时,偶然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从而引发了他的感慨和思考。
我们来看第一句“选花欲其美,选石欲其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的执着追求和对丑的独特欣赏。他不仅选择美丽的鲜花,还选择丑陋的石头,这表明他对美的追求是全面的,不拘泥于形式和外表。
第二句“平生蓄此念,郁郁十年久”。这句话揭示了诗人长久以来的坚持和执着。他认为这种独特的审美观是他一生的追求,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斗争和挣扎。
第三、四句:“东向泰山奔,西入华山走。到处必搜寻,当意一无有。”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四处搜寻奇石的情景。他不畏艰险,四处奔波,只为找到这块让他心醉的奇石。然而,当他满怀期待地四处寻找时,却发现并没有找到。
第五、六句:“何图失意间,奇礓忽入手。权作石友看,摩挲日八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失望中的惊喜和豁达。他没有被失望打倒,反而将这意外之喜当作与奇石的友谊来看待,每天都与它亲密接触,享受其中的乐趣。
第七、八句:“人怪嗜好偏,冁然开笑口。胡不类而类,胡非偶而偶。”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这种与众不同的追求的不理解和嘲笑。他们认为诗人喜欢丑陋的石头是一种奇怪的喜好,但实际上这正是诗人独特审美观的体现。他们不解甚至嘲笑这种与常规不同的追求,但诗人却欣然接受,毫不介意。
第九、十句:“唤我作米颠,我亦公然受。石若再能言,谓我为颠否。”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独特审美观的肯定和自信。他认为自己的审美观就像米芾一样独树一帜,如果石头能说话,也会称赞他是“米颠”。他相信如果石头真的能说话,它也会称自己为“米颠”。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追求和对奇石的喜爱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观念的不理解和挑战,以及对自我认知的自信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