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风虎又纷争,跋扈将军一剑横。
欲假虎威倾粤垒,原攀龙尾附欧兵。
华人守壁犹观望,德帅降幡已会盟。
可惜金瓯凭手掷,瞽人无相总伧伧。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的《庚申和李峙青感世八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我将逐句进行翻译,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我们来看第一句:“云龙风虎又纷争,跋扈将军一剑横。”
这句诗的意思是:天空中云彩缭绕如同龙,地上风起如同虎,两者争斗不休,而一个跋扈的将军挥舞着一剑,气势汹汹。这里用“云龙风虎”来形容当时的混乱局面,而“跋扈将军一剑横”则描绘了这位将军威武不屈、英勇善战的形象。
我们来看看第二句:“欲假虎威倾粤垒,原攀龙尾附欧兵。”
这句诗的意思是:想要借着老虎的威势来推翻粤地的壁垒,希望能够像龙一样依附在欧军的阵营中。这里的“倾粤垒”指的是推翻或破坏广东地区的势力,“攀龙尾”则是比喻依附或靠近强大的势力。
我们再看第三句:“华人守壁犹观望,德帅降幡已会盟。”
这句诗的含义是:中国人守卫着城墙还在那里犹豫不决,而德方的统帅已经放下了武器,准备和我国签订停战协议。这里的“德帅降幡”指的是德方的统帅向我国投降的标志。
我们来看看第四句:“可惜金瓯凭手掷,瞽人无相总伧伧。”
这句诗的意思是:可惜的是,我手中的金瓯(即国家)被随意抛弃了,那些盲人没有辨识是非的能力,只会盲目跟从。这里的“金瓯”指的是国家的领土,“瞽人”则是指瞎子。
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诗的整体内容和风格: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国难当头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诗歌的语言也富有韵律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