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墙列戟究何因,满眼郊原草不春。
岂有同仇关切齿,并无小忿亦亡身。
挥戈舞盾贼攻贼,吮血吞心人食人。
自愧未能为解脱,空将两泪哭斯民。

诗句解析

  1. 萧墙列戟究何因
  • 萧墙:古代宫殿的围墙,这里指代朝廷。
  • 列戟:摆放在门前的兵器,这里可能指宫廷中的侍卫或守卫。
  • 究何因:询问这些原因是什么。
  1. 满眼郊原草不春
  • 郊原:郊外的原野。
  • 草不春(草不生春意):形容荒凉、萧条的景象。
  1. 岂有同仇关切齿
  • 同仇:共同的仇恨。
  • 关切齿:形容关心的程度。
  1. 并无小忿亦亡身
  • 小忿:轻微的愤怒。
  • 亡身:丧失生命。
  1. 挥戈舞盾贼攻贼,吮血吞心人食人
  • 挥戈舞盾:挥舞武器进行战斗。
  • 贼攻贼:互相攻击的行为。
  • 吮血吞心:形容极端残忍的杀戮行为。
  1. 自愧未能为解脱,空将两泪哭斯民
  • 自愧:感到惭愧。
  • 未能为解脱:未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哭斯民:为百姓哭泣。

译文

在朝廷中列戟,但为何却看不到春天的草?难道只有共同的仇恨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吗?没有一点小小的愤怒也会失去生命。相互攻击如同互相屠杀,人们互相残杀就像吃别人一样。我感到羞愧,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只能为这些受苦的人民流下眼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感慨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用“萧墙列戟”象征朝廷的权谋斗争,而“郊原草不春”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生态破坏和人民的苦难。诗中多次提到“小忿”、“亡身”,强调了战争的残忍性和对生命的威胁。最后一句“空将两泪哭斯民”,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愧疚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