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符岁岁下瀛东,万里烽烟信息通。
民为徵兵多聚铁,官因省事讳修戎。
妖谋诡秘三更里,贼势绵延七载中。
为虺弗摧蛇又放,争教海水不流红。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王世贞的作品,名为《感事漫兴》,共四句,每句七个字。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和翻译:

黄符岁岁下瀛东,万里烽烟信息通。
注释1:黄符 - 一种古代的符咒,常用于驱邪避灾或祈福。
注释2:瀛东 - 指渤海之东,这里泛指边远地区。
注释3:万里 - 形容距离遥远。
注释4:烽烟 -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注释5:信息——此处可能指的是边境上的情报。

民为徵兵多聚铁,官因省事讳修戎。
注释6:民为徵兵 - 百姓们因为征召入伍而聚集了很多铁。
注释7:官因省事讳修戎 - 官员们由于减少了战事而回避谈论军事,不愿意提及军事。

妖谋诡秘三更里,贼势绵延七载中。
注释8:妖谋诡秘 - 指邪恶的计谋非常隐秘和复杂。
注释9:三更——深夜时分,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三更为其中之一。
注释10:贼势绵延七载中 - 描述的是某种恶势力在持续了七年的时间里蔓延。

为虺弗摧蛇又放,争教海水不流红?
注释11:为虺弗摧蛇又放 - 比喻坏事物没有得到根治就会再次出现。
注释12:争教海水不流红? - 意思是说,难道就不能让海水也像红色一样不再流动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象和民众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危、战争频繁的忧虑。诗中的“黄符”、“烽烟”等意象,描绘了一个烽火连天的战乱景象,而“民为徵兵”、“官因省事讳修戎”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人民被征召入伍,但政府却回避谈及战事。最后两句,更是以强烈的情感质问,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