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年憔悴落蛮乡,故国河山感慨长。
留得数茎华发在,九原归去见高皇。

【注释】

⑴宁靖王: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封地在宁国,故称宁靖。

⑵卅年:三十年。

⑶河山:山河。

⑷感慨长:感慨不已。

⑸高皇:指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赏析】

《宁靖王墓》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借对宁靖王的缅怀,来寄托诗人对国家兴亡盛衰的历史感受和历史教训。

首句“卅年憔悴落蛮乡”写宁靖王被贬谪到云南边陲的蛮荒之地,已经过了整整三十年了。这两句诗以宁靖王为线索,勾勒出一幅历史的画卷:宁靖王由明初的辉煌而走向败亡,其原因与当时的政治有关,也与历史进程有关。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宁靖王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和痛心。

次句“故国河山感慨长”,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这里的“故国河山”指的是宁靖王的故乡——南京。宁靖王被贬谪后,他怀念故乡、思念故国的心情自然更加浓烈。

第三句“留得数茎华发在”,表现了宁靖王虽然身陷蛮荒之地,但仍然保持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靖王不屈不挠、坚守信念的崇敬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于坚持理想、追求进步的执着追求。

最后一句“九原归去见高皇”,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所说的“九原”,是指古代传说中黄帝葬身的地方;“高皇”,则是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句诗表达了宁靖王希望能够回到故乡,亲眼见到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愿望。这既是对宁靖王的肯定,更是对诗人自身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本诗通过对宁靖王被贬谪的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盛衰的历史感受和历史教训的认识;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坚持理想、追求进步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