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枝灯火绮筵开,金纸如山化作灰。
此夕酆都应不夜,鬼门放过绿衣来。

【注释】

鹿津:在今河南滑县西南。水陆清醮,指为神鬼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降福免灾。普度,即普渡,佛教用语。万枝灯火:形容灯烛之多。绮筵(qǐ yan):精美的席子。金纸如山化作灰:意谓用金银纸钱祭神,堆得像山一样,但烧了之后化为灰烬。此夕酆都应不夜:指这个夜晚是鬼神的节日。鬼门:指阴间之门。绿衣来:指鬼魅穿绿衣服来到人间。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民间宗教活动中的一种迷信活动,其内容和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无知和对生死轮回的盲目信仰。

首句“到鹿津观水陆清醮普度”交代了活动的地点和目的。鹿津,即今天的河北武邑,古称“武州”。水陆清醮,又称“水陆道场”,是一种以水陆法会的形式进行祭祀的宗教仪式。普度,即普渡众生,佛教术语,指救度一切有情众生脱苦得乐。这里的“普度”可能是指佛家所说的“普度众生”,但更可能是民间的一种说法,意为让所有的鬼神都过上好日子。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个夜晚,人们来到了鹿津,观看了一场盛大的水陆法会,目的是祈求鬼神都能得到神灵的庇佑,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二句“万枝灯火绮筵开”描绘了活动现场的景象。万枝灯火,形容灯光之多,如同万枝繁花般灿烂;绮筵,精美的席子,这里指的是祭祀用的祭品。这句诗通过描绘灯光和祭品的华丽景象,烘托出活动的庄重和隆重。

第三句“金纸如山化作灰”则进一步描述了活动中的宗教仪式。金纸,即金银纸钱,是佛教信徒用来超度亡魂、祈求庇佑的一种物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在祭坛上焚烧了大量的金银纸钱,但这些纸钱在火中燃烧后化为灰烬,象征着这些金钱被神灵收回,没有能够真正地为亡灵带去福祉。这里也暗示了人们对生死轮回的无知和盲目信仰。

第四句“此夕酆都应不夜”是对前一句的延伸和拓展。酆都,即阴曹地府,是古代人们对死后世界的一种称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个夜晚,阴曹地府也应该是一个不夜城。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深信鬼神的存在,认为他们在这一天应该可以享受人间的快乐和安宁。然而,这种看法显然是极其荒谬的,因为人死之后是无法再享受人间生活的。

最后一句“鬼门放过绿衣来”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鬼门,指通往冥界的门户,这里指的是阴间的大门。绿衣,指鬼魂穿着绿色的衣服。这句话说的是,在这个夜晚,鬼魂们可以自由地出入于冥界大门,因为他们已经不再受到生前所受的伤害和痛苦的影响。这里既反映了人们对生死轮回的无知和盲目信仰,也表现了他们对于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恐惧以及对死后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一场宗教活动中的场景描绘和对鬼神行为的描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死后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其中蕴含着对生死轮回的无知、对生命无常的畏惧以及对死后世界的好奇和向往等情感和思想。同时,它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神明的盲目崇拜和对生死轮回观念的盲从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