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擒贼王,陈兵太仓卒。未抽靴里刀,已失囊中物。
遂令劫运开,鬇鬡变蓬发。使我撄不测,志气长轸结。
同谋袖手观,含涕独呜咽。未识此时恨,何日得伸雪。
经旬宿荒崖,两脚垢不袜。枯木架绳床,逼窄仅容膝。
有时抱书眠,肱曲腰又折。有时泽畔行,青衫换短褐。
父老两三人,坐谈辄终日。道及当时事,满座皆战慄。
延我至其家,鸡黍竞罗列。一饭等千金,大义高巾栉。
回顾狮子峰,蛾眉才一抹。有弟滞牛山,多时悲契阔。
老母缺晨昏,思之如饥渴。路逢负戈侣,撞胸不敢喝。
所闻多异辞,两耳乱喧聒。彼众而我寡,有口向谁说。
桓桓林总戎,昨日方简卒。万骑出罗城,军容甚开豁。
猛如出柙虎,捷若搏云鹘。行见扫妖氛,贼徒争豕突。
况有斗六门,天堑险无匹。背城鼓而东,一战胜可决。
自许厝寮避贼至集集内山,次少陵「北征」韵
往者擒贼王,陈兵太仓卒。未抽靴里刀,已失囊中物。
遂令劫运开,鬡鬡变蓬发。使我撄不测,志气长轸结。
同谋袖手观,含涕独呜咽。未识此时恨,何日得伸雪。
经旬宿荒崖,两脚垢不袜。枯木架绳床,逼窄仅容膝。
有时抱书眠,肱曲腰又折。有时泽畔行,青衫换短褐。
父老两三人,坐谈辄终日。道及当时事,满座皆战慄。
延我至其家,鸡黍竞罗列。一饭等千金,大义高巾栉。
回顾狮子峰,蛾眉才一抹。有弟滞牛山,多时悲契阔。
老母缺晨昏,思之如饥渴。路逢负戈侣,撞胸不敢喝。
所闻多异辞,两耳乱喧聒。彼众而我寡,有口向谁说。
桓桓林总戎,昨日方简卒。万骑出罗城,军容甚开豁。
猛如出柙虎,捷若搏云鹘。行见扫妖氛,贼徒争豕突。
况有斗六门,天堑险无匹。背城鼓而东,一战胜可决。
【注释】
- 自许厝寮避贼:自指自己,许厝寮是避乱的地方。
- 王:指唐玄宗李隆基。
- 陈兵:摆兵布阵。
- 未抽靴里刀:没有抽出靴子里的刀具。
- 鬡鬡(yī)变蓬发:形容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 撄不测:受到无法预测的打击。
- 两足:两脚。
- 枯木架绳床:用枯树枝搭成床。
- 肱(gōng)曲腰又折:弯曲的手臂又折断了。
- 泽畔行:在水边行走。
- 青衫换短褐: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
- 负戈侣:持戈作战的人。
- 战栗(lì):因恐惧或寒冷而发抖。
- 延:邀请。
- 鸡黍:鸡蛋和黍米,泛指家常饭菜。
- 大义:高尚的义理,这里指正义。
- 蛾眉才一抹:眉毛像女子的眉毛一样轻轻画过。
- 有弟滞牛山:弟弟滞留在牛山,很久没有回家。
- 老母缺晨昏:老母亲没有看到早晨和傍晚。
- 虎出柙(xiá):比喻猛兽放出来伤人。
- 云鹘(hú):鹰击鸟,喻勇猛战士。
- 斗六门:指边境上的要塞——斗六门关,地势险要。
- 天堑:天然形成的沟谷。
- 背城:背对着城墙。
- 一战胜可决:一次胜利就能解决问题。
【译文】
往昔擒贼王,陈兵太仓猝;未抽靴子里刀,已失囊中物。
便让劫运开,花白的头发变蓬发;使我受无法预测打击,意志长久不得舒。
同谋袖手观,含泪独自哭泣;不知此时恨何处,何时才能洗冤仇。
经过十旬住荒崖,两脚污秽不穿袜;用枯木架起绳床上,空间狭小仅能容膝。
有时抱着书睡觉,胳膊弯弯曲曲又折断;有时到泽边行走,身着青色衣裤换绿蓑。
父亲老人两三人,坐下来谈论整天都不停;说到当年的事,满座的人都感到惊悚。
请我到家来用餐,鸡黍排列得整整齐齐;一顿饭吃得像千金一般贵重,大义高于冠冕礼帽。
回头望狮子峰,蛾眉轻轻划过;有兄弟停留在牛山下,很长时间悲伤离别。
老母缺少晨夕照顾,思念他就如同饥渴;在路上遇到持戈的士兵,撞胸不敢喝止。
听到的话很多是异端,耳朵乱哄哄吵闹聒噪;敌众而我寡,有话无人能说。
桓桓林总戎,昨天刚刚简选士兵;万骑出动出罗城,军队气势十分盛大。
猛如出柙(xiá)的老虎,迅如搏云的飞鹰;行进见到扫荡妖邪之气,敌军纷纷逃窜。
还有斗六门,天堑险阻无匹敌;背对城墙鼓声震天地,一战胜利可决胜。
【赏析】
本诗是杜甫流寓台州期间所作。《北征》原为《新乐府》二十首之一,是唐代著名的乐府诗篇之一。全诗共八句,每四句分为一节。此诗即以这节为一个单位,共分八段。第一段写避祸于海岛的情景;第二段写在海岛的困苦生活;第三段写被迫返回故乡的情景;第四段写回到故乡后的种种遭遇;第五段写回乡后的生活情况;第六段写归途中的感受;第七段写在家乡与故人的相见;第八段写在家乡的所见所闻。此诗以“北征”为题,但并非指杜甫从长安往东北远征,而是诗人亲身经历的战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