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地沉冥一世豪,袖携大句压惊涛。
炊连烽燧衣痕污,云卷啼号海气高。
物外岁时犹可记,道旁骴骼待谁褒。
逢辰负尽东篱菊,赢得霜颠倚槛搔。

【注释】

庸庵:作者自称。甲子:指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重九:重阳节,九月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之一。

辟地:开辟土地。沉冥:沉没、消失。

大句:这里指《论语》中的“大哉孔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惊涛:汹涌的波浪。

炊连烽燧:炊烟和烽火相连。烽燧:古时边防巡逻用烟火传递军情,这里借指战乱。衣痕污:战争留下的痕迹。海气高:形容战乱之甚。

物外岁时:指自然景物之外的时间。可记:值得记录。骴骼:尸体。褒:表彰,赞扬。逢辰:遇到吉时。负尽:辜负了。东篱菊:陶渊明爱菊,他常在东篱下采摘菊花。霜颠:指白发。倚槛搔:手按栏杆而发愁。

【赏析】

诗人在绍熙四年重阳节,与庸庵同年同游浦江高楼,作此诗以纪其盛景,并依韵奉酬。

“辟地沉冥一世豪”,诗人开篇自述其志向。“辟地”是开辟天地的意思,“沉冥”是指深沉隐逸。诗人说,自己有开辟大地的豪壮气概,要在这世上留下千古不朽的英名。

“袖携大句压惊涛”,诗人进一步描绘自己的志向。“大句”指宏大的句子,“惊涛”指汹涌的波涛。诗人表示,要像携带着惊涛骇浪那样,把宏大的句子带到世间,让世人为之震撼、敬畏。

“炊连烽燧衣痕污,云卷啼号海气高”,诗人描绘了战乱的景象。这里的“炊连烽燧”指的是战火连绵不断,“衣痕污”则暗示了战争中士兵的鲜血染红了衣服。而“云卷啼号海气高”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的天空景象,让人感到压抑和沉重。

“物外岁时犹可记,道旁骴骼待谁褒”,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美好向往。这里的“物外岁时”指的是自然界的美好时光,而“道旁骴骼”则是形容战乱中的尸体和骸骨遍地,无人问津。诗人感叹在这样的环境中,美好的时光仍然值得人们去珍惜和记忆。

“逢辰负尽东篱菊,赢得霜颠倚槛搔”,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追求。诗人说,虽然自己曾经辜负了东篱下的菊花,但在晚年却依然能够欣赏到这美丽的景色,并用它来打发时光。这里的“霜颠”指的是白发,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志向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