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光澹相依,晚京欲无价。
逃暑二三子,箕踞恋台榭。
顽云吝不飞,皎月吐其罅。
金波荡城阙,草馨袭兰麝。
围席杂雏鬟,按歌媚初夜。
笛声星河底,栖鸦为之下。
引杯吸山影,扪腹峙嵩华。
吾曹狎丧乱,蚊虻视争霸。
脱绳露地牛,留味愈啖蔗。
终取主人语,天堑一彴借。

【注释】

六月十三夕:指农历六月十五日。

徕之:招徕,引。之,代词,指诗人自己。同年:同科考中的同年。招:召请。

同师愚宗武:即王宗武。

觞初台:在洛阳城南,有高楼名春光楼,相传为晋朝的潘岳所建,故亦称春光台。看月:赏月。

溪光澹相依:指溪水与月光互相辉映的景象。

晚京:傍晚的京城。欲无价:指景色之美,如无价之宝。

逃暑:逃避酷暑。二三子:指友人。箕踞:盘腿而坐。恋台榭:留恋高台楼阁。

顽云:指白云。吝:惜。不飞:不愿飞走。皎月:明亮的月亮。吐其罅:从云缝中露出来。金波:指月光。荡城阙:照亮城郭。草馨:草木香气。袭兰麝:香飘扑鼻。雏鬟(huán):年轻的女子发髻。按歌媚初夜:伴着乐曲起舞。媚:以歌舞取悦于人。

笛声星河底:笛音从银河底下传来。星河:银河。栖鸦:乌鸦。为之下:落在下面。引杯吸山影:举起酒杯,让山影倒映其中。扪腹峙嵩华:用手摸着肚子,直立不动。峙:耸立。嵩华:指嵩山和华山。吾曹:我们这些人。狎丧乱:轻率地参加战乱,指作者年轻时的一段经历。蚊虻视争霸:像蚊子苍蝇一般争夺霸权。蚊虻:比喻小人。视:看待。争霸:争权夺利。脱绳露地牛:挣脱束缚的耕牛。留味愈啖蔗:甘蔗的甘味越来越浓。

终取主人语:最后听取主人的话。天堑一彴借:天堑之间,可以借用一条小道。天堑:天然形成的深沟,此处指鸿沟,是古代的分界线。

【赏析】

这是一首酬谢诗,作于诗人任监察御史时。全诗写景抒情兼及议论,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个人际遇的感慨。

第一联“六月十三夕”,点明时间地点,交代聚会的背景是在盛夏六月十五日傍晚。“徕之”,即招徕,这里是指诗人自己邀请同年及同师王宗武等朋友。

第二联“同师愚宗武”,点出这次聚会的主人,即同科进士的朋友王宗武。“觞初”两句,写他们登临春光楼赏月饮酒的情形。“逃暑”,指躲避炎热的暑气,这一句表明诗人此时正处在一种消夏纳凉的状态;“二三子”,泛指朋友,指在座的诸位。“箕踞”,指坐着的样子,形容他们悠闲自得的情态。“恋台榭”,留恋高楼。“顽云”四句,描写了一幅优美的图画:白云无心而出岫,明月有心而透隙,月光射到云隙之中,形成一片银色的光带;月光洒满了大地,草木散发出阵阵清香……

第三联“金波荡城阙”以下,写月色之美,如金波荡漾,草木芳香。诗人用“草馨袭兰麝”来表现月色之美。“雉堞”,城墙上凸出的短墙,也即城头上的垛口;“缭绕”,形容城墙上的草木长得很茂密。“笼席”,筵席。“雏鬟”,指年轻女子的头发,也即发髻。按歌媚初夜,伴着乐曲起舞。“星河”二句,写诗人听到笛声,仿佛笛音是从天河深处传来,又仿佛笛声落于脚下的地面上,使诗人产生了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扪腹”,手摸肚子,形容站立不动,形容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感动。“嵩华”,嵩山和华山,这里指代中原大地。“吾曹”四句,诗人感叹自己等人轻率地参加战乱,就像蚊子苍蝇一样争夺霸权,挣脱束缚的耕牛也留下了甘甜的余味;最后听从主人的话,说鸿沟之间可以暂时借用一条小道。

全诗写景抒情兼及议论,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个人际遇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