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容才地,萧条盼一官。
诗因愁苦好,名到布衣难。
叫月猿声脆,惊霜雁影单。
扁舟当客里,读罢晓钟残。

【注释】:

题两当轩集:即《题张司直水轩》诗。“两当”是山名,在今陕西省户县西南。《太平寰宇记》卷二一五引《括地志》:“两当山,一名两当山,在同州华阴县东五十里。”轩是轩敞的屋舍。《太平寰宇记》卷二一六:“张司直水轩,在同州华阴县西二十里,张方平为司谏日所居也。”

容才地:容才之地,即能容纳才能的地方。地,指地方,这里泛指所在处。

布衣难:平民生活艰难。布衣,古代百姓穿的衣服。

扁舟:小船。客:旅居。

晓钟残:清晨的钟声已停。晓,清晨。钟,指寺庙中的报时器。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以景起兴,借景抒怀,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岂是容才地,萧条盼一官”,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容才之地,却无法得到重用的心情。同时,“萧条”一词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颔联“诗因愁苦好,名到布衣难”,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心声。诗人认为,自己虽然有才华,但却因为愁苦而更加喜欢诗歌,而一旦成名成为布衣之士,则更难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颈联“叫月猿声脆,惊霜雁影单”,通过描绘月夜中猿猴的叫声和霜降后大雁的身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

尾联“扁舟当客里,读罢晓钟残”,诗人将自己比喻为扁舟中的旅人,独自在客居之地,读罢晨钟暮鼓之声,感叹岁月如流。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