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朦胧紫气新,初怀高枕自为春。
眼前太古深山境,意表朱霞白鹤人。
年异师丹全忘事,蜕留徐甲已无身。
不关参悟存公案,一念清安觉最真。

晓色朦胧紫气新,初怀高枕自为春。

眼前太古深山境,意表朱霞白鹤人。

年异师丹全忘事,蜕留徐甲已无身。

不关参悟存公案,一念清安觉最真。

注释:

  1. 晓色朦胧:早晨的景色模糊不清。
  2. 紫气新:指早晨的气息,也比喻吉祥的征兆。
  3. 高枕自为春:意为高枕无忧,自己就是春天的主人。
  4. 太古深山境:形容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深山景象。
  5. 朱霞白鹤人:指朱红色的晚霞和白鹤在天空中飞翔。
  6. 年异师丹全忘事:意味着岁月变迁,但修炼得道之人对世事遗忘了一切。
  7. 蜕留徐甲已无身:指修炼成道后,身上的凡尘杂念都已消除,只剩下道袍。
  8. 不关参悟存公案:与修行无关,但心中存有正法公案。
  9. 一念清安觉最真:指内心的清净和平和是最真实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早晨的自然景观,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境界的向往。诗中的“晓色”二字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的早晨世界,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境悠然,仿佛已经超脱于红尘之外。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想象自己如同春天的主人一般,悠然自得;眼前的深山景致,似乎也充满了古老的神秘色彩。这里的“太古”一词,暗示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这一境界的描述,传达出了他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年异师丹全忘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得道之人的一种理解。他们能够忘却世俗的纷扰,专注于修行本身,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境界虽然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但对于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来说,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蜕留徐甲已无身”和“不关参悟存公案”,则是对诗歌主题的深化。诗人在这里强调,尽管外在的修行已经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但这并不是修行的全部。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清净和平和。这种境界才是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理想世界。诗人通过对晨光、山水、人物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内心的感悟,传达出了对修行得道境界的独特理解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