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凭眺几登楼,跌宕名场可自由。
千里津梁疲远道,残年风雪逼征裘。
升沉人海谁能悟,寂寞乡关我欲愁。
数到下弦弓挂月,不须惆怅大刀头。
【注释】
出都:出京。宿:投宿,留宿。长兴:县名。在今河北邢台市西南。登楼:登上城楼。跌宕(dàn):起伏动荡。凭眺:远望。津梁:桥梁。残年:晚年。风雪逼征裘:风雪交加,逼迫着出征者的寒衣。升沉人海:指仕途的升降沉浮。谁能悟:谁又能领悟?寂寞乡关:孤寂地思念故国。数到下弦:数到了月相的下弦。弓挂月:用弓射月亮。不须惆怅大刀头:不用为失去的官位而忧伤。大刀头:古兵器名,此处比喻官职。
【赏析】
此诗作于天圣四年(1026),诗人因直言进谏触怒仁宗,被贬监益州酒税。这首诗是诗人谪居成都时所作。全诗以“出都宿长兴店”一句起笔,点明作者离京后所投宿之地,也点出了自己谪居成都的原因。
首句“燕山凭眺几登楼”,言及自己离开京都后登上高楼眺望燕山,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与无奈。燕山是当时北宋王朝的边防要地,也是诗人曾经多次登临的地方,这里既是诗人的故乡,又是他曾经生活过的城市,所以,诗人登上它,自然会勾起许多往事的回忆和感情的波动。
第二句“跌宕名场可自由”,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以及渴望摆脱官场束缚、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这句诗中的“跌宕”是指仕途的坎坷和曲折;“名场”则是指那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自由”则是指摆脱这些烦恼和纷争,得到真正的解脱和自由。
第三、四两句“千里津梁疲远道,残年风雪逼征裘”,则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这里的“千里津梁”指的是京城长安与四川之间的交通要道;“残年风雪逼征裘”则是说在风雪交加的严冬里,还要被迫穿着单薄的衣物去远征。这两句诗既描绘出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又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五、六两句“升沉人海谁能悟,寂寞乡关我欲愁”,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在这里,“升沉人海”指的是人们在社会舞台上的浮沉不定;“谁能悟”则是问世间的人究竟有没有能够理解这种道理的人;而“寂寞乡关”则是指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凄凉。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又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
最后两句“数到下弦弓挂月,不须惆怅大刀头”,则是以幽默诙谐的口吻结束了整首诗。在这里,“数到下弦”指的是农历每个月的末一天,而“下弦月”则是农历每个月的倒数第二天晚上的月亮;“挂月”则是指月亮高悬在天空中;“大刀头”则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用来比喻官职或功名。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失望,又表现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离京后所见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仕途、人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