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衔两江授楚帅,所为社稷他何知。
呜呼受遗左军杰,倏忽谋逆丞相斯。
君亲无将与众弃,不济则死忠成欺。
国家队恶方务尽,功轻罪重谁敢疑?
谬哉区区掷腰领,不睹告庙分封时。
况论成败虽人力,亦喜神明扶正直。
当时曲突岂与宾,此日登坛动高职。
垂疡将士勋业雄,尝胆君臣忧辱极。
范燮陈诫戎马前,葛亮抗表禽蛮役。
吾皇治统茂康宣,紫光剑佩新颜色。
台辅宜宏退让风,法官日养恭俭德。
凤鸣河清莫虚致,普天率土还耕强。
人生有命佐中兴,明哲兼垂后贤则。

中兴篇

口衔两江授楚帅,所为社稷他何知。

呜呼受遗左军杰,倏忽谋逆丞相斯。

君亲无将与众弃,不济则死忠成欺。

国家队恶方务尽,功轻罪重谁敢疑?

谬哉区区掷腰领,不睹告庙分封时。

况论成败虽人力,亦喜神明扶正直。

当时曲突岂与宾,此日登坛动高职。

垂疡将士勋业雄,尝胆君臣忧辱极。

范燮陈诫戎马前,葛亮抗表禽蛮役。

吾皇治统茂康宣,紫光剑佩新颜色。

台辅宜宏退让风,法官日养恭俭德。

凤鸣河清莫虚致,普天率土还耕强。

人生有命佐中兴,明哲兼垂后贤则。

解析:

  •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中兴十咏》,共有十首诗,这是第一首。
  • 诗中通过描绘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
  • 诗句中的“口衔两江授楚帅”指的是宋朝末年,金国势力逐渐壮大,而南方的南宋政权日益衰落。诗人用“口衔两江”比喻南宋政权的困境,“授楚帅”则是对当时南宋将领的讽刺。
  • “所为社稷他何知”表达了诗人对于南宋统治者的失望和不满,认为他们只顾自身利益,不关心国家存亡。
  • “呜呼受遗左军杰,倏忽谋逆丞相斯”则描绘了南宋末年政治混乱,权臣当道,导致国家陷入危机。其中,“左军杰”指的是宋高宗时期的著名将领岳飞,而“丞相斯”则是奸臣秦桧的代名词。
  • “君亲无将与众弃,不济则死忠成欺”反映了诗人对于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强调在国家危难之际,个人应该坚守信仰,不为世俗所动。
  • “国家队恶方务尽,功轻罪重谁敢疑?”则是对当时南宋朝廷内部斗争的讽刺。诗人认为,在国家危难时期,那些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大臣们才是真正的罪人。
  • “谬哉区区掷腰领,不睹告庙分封时。”这里的“区区掷腰领”指的是南宋末年的权臣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而“不睹告庙分封时”则暗示了这些人忘记了先祖的教诲,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 “况论成败虽人力,亦喜神明扶正直。”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人物的赞扬,认为虽然历史的胜负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但最终决定历史的还是正义的力量。
  • 最后两句“台辅宜宏退让风,法官日养恭俭德”则是对当时南宋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像历史英雄一样,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为国家效力,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修养。
  • 整首诗通过对南宋末年政治状况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