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轩岂爱悲歌士,百倒雷尊醉欲死。韶箾御化武总干,绵蕝朝仪鲁儒耻。
搜贤令下沛流水,嗟君心惮悬金市。苎萝有薪渭有璜,匡床无梦态不喜,佻佻谁家报恩子。
客子吟
羲轩岂爱悲歌士,百倒雷尊醉欲死。韶箾御化武总干,绵蕝朝仪鲁儒耻。
搜贤令下沛流水,嗟君心惮悬金市。苎萝有薪渭有璜,匡床无梦态不喜,佻佻谁家报恩子。
释义:
羲和轩辕难道喜欢哀伤的歌者?他醉酒倒下百次,想要死却不想死。韶乐的指挥者驾御战车,武力的总干是文王。鲁国的儒家感到羞耻。
在命令下达后,寻找贤才如同水流一样。感叹你害怕悬挂金钱的市场。苎萝山上有柴火,渭水边有用美玉制作的璜。匡衡的床铺上没有做梦的机会,而他的神态是不喜悦的,谁会去报恩的儿子呢?
赏析:
此诗通过赞美匡衡勤学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匡衡勤学刻苦、孜孜以求精神的赞扬。全诗四句八句一韵,形式规整。首句“羲轩岂爱悲歌士”,起笔不凡。“羲轩”指的是上古帝王羲和、帝舜。“岂爱”,“岂肯”的意思,说羲和、帝舜怎么会喜爱那些悲歌之士呢?诗人用了反问的语气,既表明了匡衡与他们截然不同的性格,又为下文的赞颂作了铺垫,使读者产生悬念,想进一步了解这位“悲歌士”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二句“百倒雷尊醉欲死”写匡衡读书之苦。“百倒雷樽醉欲死”,形容匡衡读书勤奋刻苦,废寝忘食的程度。这两句中,前一句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来突出匡衡的勤奋刻苦;后一句则运用比喻,将读书比作喝酒,以酒力之大来形容匡衡读书之渴,形象而生动,富有感染力。
三句“韶箾御化武总干,绵蕝朝仪鲁儒耻”描写匡衡读书之勤。“韶箾”指笙箫一类的乐器,这里用来借指音乐;“武总干”即武官之首,这里代指文官之首;“绵蕝朝仪”意即文官之首也参与礼仪,这里代指匡衡。这一句中,前半句用排比的手法,分别列举了匡衡在文坛的地位以及他所获得的荣誉;后半句则用反诘语气来强调匡衡读书的勤奋刻苦精神。
四句“搜贤令下沛流水,嗟君心惮悬金市”描写匡衡读书之苦。“搜贤令”指征聘人才的命令;“沛流水”,指源远流长的黄河水,在这里借指黄河;“悬金市”,指市场上高悬的黄金招牌,借指名利场。这一句中,前半句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匡衡被征聘时那种高兴得如同江河之水滔滔而下的心情;后半句则通过对比的方法来突出匡衡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
五到八句,“苎萝有薪渭有璜,匡床无梦态不喜,佻佻谁家报恩子?”描绘匡衡读书之苦。“苎萝”是古代传说中西施所住的地方;“有薪”意即有樵夫前来打柴;“渭有璜”意即渭河上有美玉;“匡床”指匡衡坐过的木床;“无梦”指没有好梦;“态不喜”意即不高兴。这六句话中,前四句都用排比的手法来表现匡衡勤奋读书的精神,其中“佻佻谁家报恩子”一句则直接点明了匡衡勤学的原因,即为了报答恩情。这六句话中,前四句中用词都很雅致,如“薪”、“璜”、“无梦”、“态”、“不喜”等字,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了匡衡勤奋读书的特点;后两句则用直白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匡衡勤奋读书的描写,赞扬了他的精神品质和高尚品德。全诗语言流畅自然,富有感染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