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影桥头路,惊傅又乱兵。
咙胡群盗语,哽噎万家声。
阃帅原持法,乡农屡失耕。
那无辽海棹,丘墓不胜情。
【注释】
河口:指河口县,今属云南省。
傅:同“甫”,古地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乱兵:指战乱的军队。
咙(lóng):喉咙。
乡农:指当地农民。失耕:失去耕种的机会或权利。
那无辽海棹:《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曾对光武帝说:“愿驰至海表,观州域形势。”又《东夷列传》载:“建武中,遣骑尉王率募士人入海,市取香物。”这里以“辽海棹”代指马援,表示诗人渴望从军杀敌的愿望。
丘墓:坟墓。不胜情:难以抑制内心的悲愤。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寄给弟弟的第二首诗,抒发了诗人想为国出力却遭拒的愤懑之情。
开头两句写自己身处河口,听到战乱的消息,心惊肉跳。马影桥头的路,是通往河口的道路。“傅”是古地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乱兵”,指战乱的军队;“咙胡群盗”,泛指强盗、匪徒。诗人听到战乱的消息后心惊肉跳,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第三句“咙胡群盗语,哽噎万家声”,写诗人听到强盗们说话,感到十分震惊。强盗们说的话,就像哽咽的哭声一样,让成千上万的家庭都为之伤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阃帅原持法”,写诗人听说阃帅(阃帅,古代指地方长官)坚持法令,不能容忍强盗们的胡闹。然而,实际情况是,当地农民多次失去耕种的机会或权利。这句诗揭示了战争中社会不公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遭受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最后两句“那无辽海棹,丘墓不胜情”,写诗人想到自己曾经向辽东地区运送物资,但如今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悲痛和失落,因为自己的家乡遭到了战乱的破坏,而自己却无法为家乡做出贡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
这首《河口雨泊寄弟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同时,它也启示我们思考如何面对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社会不公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