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不逢人,尚余豺虎迹。
下马读残碑,道旁小歇息。
乡人荷担来,累累此何物。
前肩挂髑髅,后担束骸骨。
为言荒村中,狼藉无人恤。
官局论斤买,易米计亦得。
败骼搀牛羊,真伪孰能别。
山南净慈旁,山北栖霞侧。
荒冢何纷纭,千魂共一穴。
岂无忠与贞,岂无豪与杰。
身后谁得丧,都付一丘貉。
俯首念妻孥,泪下衣襟湿。
山行不逢人,尚余豺虎迹。
下马读残碑,道旁小歇息。
乡人荷担来,累累此何物。
前肩挂髑髅,后担束骸骨。
为言荒村中,狼藉无人恤。
官局论斤买,易米计亦得。
败骼搀牛羊,真伪孰能别。
山南净慈旁,山北栖霞侧。
荒冢何纷纭,千魂共一穴。
岂无忠与贞,岂无豪与杰。
身后谁得丧,都付一丘貉。
俯首念妻孥,泪下衣襟湿。
诗句解析:
- 山行不逢人,尚余豺虎迹。
- 注释:在山林之中行走没有遇到任何人,只留下野兽留下的踪迹。
- 赏析:表达了作者在深山老林中行走的孤独和艰辛,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环境的荒凉和原始。
- 下马读残碑,道旁小歇息。
- 注释:下马停下来阅读那些残缺不全的石碑,并在道边休息。
- 赏析:描绘了旅途中的一幕,体现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与好奇。
- 乡人荷担来,累累此何物。
- 注释:村里的人挑着重担走来,这些东西是什么?
- 赏析:通过对比村民的辛苦与自己的轻松,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贫富差距。
- 前肩挂髑髅,后担束骸骨。
- 注释:前面挂着骷髅,后面绑着尸骨。
- 赏析:形象地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为言荒村中,狼藉无人恤。
- 注释:说起这个荒芜的村庄里,没有人去照顾他们。
- 赏析:揭示了社会冷漠的一面,即使是在战争或灾难中也很少有人伸出援手。
- 官局论斤买,易米计亦得。
- 注释:官府按斤购买粮食,换取大米也是可行的。
- 赏析:反映了战乱年代物资紧缺的现实,也表现了农民在困难时期的求生欲望。
- 败骼搀牛羊,真伪孰能别。
- 注释:死去的尸体被牛羊混在一起,谁能分辨出真假?
- 赏析: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以及战后社会秩序的混乱。
- 山南净慈旁,山北栖霞侧。
- 注释:山南是净慈寺旁边,山北是栖霞寺旁边。
- 赏析: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繁荣。
- 荒冢何纷纭,千魂共一穴。
- 注释:荒废的坟墓多么杂乱,千个鬼魂都葬在同一个墓穴里。
- 赏析:以坟墓作为比喻,表达了对死者的同情以及对生者命运的关注。
- 岂无忠与贞,岂无豪与杰。
- 注释:难道就没有忠诚与贞烈之士吗?难道就没有豪迈与杰出的英雄吗?
- 赏析: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 身后谁得丧,都付一丘貉。
- 注释:活着的时候谁得到了荣耀,死后谁又失去了名声?一切都归于尘土,都是一样的结局。
- 赏析:反映了生死观念的转变,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常。
- 俯首念妻孥,泪下衣襟湿。
- 注释:低头思念妻子和儿女,泪水打湿了衣襟。
- 赏析:表现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和个人情感的脆弱性。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旅行者在深山老林中的经历的描述,反映了战争、贫困、死亡和人性的复杂面貌。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人性善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