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近青莲迥绝尘,朅来兴会又从新。
窗含远景正无尽,笔点诸峰自有神。
绿野润沾三月雨,绣岩芳斗一天春。
花源不著通溪水,那虑渔郎忽问津。
【注释】
地近青莲迥绝尘,朅来兴会又从新。
窗含远景正无尽,笔点诸峰自有神。
绿野润沾三月雨,绣岩芳斗一天春。
花源不著通溪水,那虑渔郎忽问津。
【赏析】
此为诗人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02)初春,在长安游览桃花寺时即景所题之作。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诗中处处有画意,景中有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
起句“地近青莲迥绝尘”是说桃花寺离长安很近,而且环境幽雅,远离尘嚣。“青莲”是指佛教的莲花,这里借指桃花寺所在的寺院,也暗喻着僧人的清高。次句“朅来兴会又从新”中的“朅”(qiè)字,是转义,意思是说自从来到这个地方以来,心情又变得开朗舒畅了。“兴会”指兴致、情趣,“又从新”说明诗人在这里的心情又变得轻松愉快了。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住的地方离青莲寺不远,这里的环境清静幽雅,远离尘世的喧嚣。自从来到这里之后,我的兴致又变得开朗而舒畅了。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概括了诗人对桃花寺的喜爱之情及来到此地后心情的变化。
接着三句“窗含远景正无尽,笔点诸峰自有神。”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色。诗人站在窗边,远处的山峦尽收眼底,视野广阔无边无际。“笔点”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峰的形状,好像用毛笔点画出来的一样,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自有神”是说这些远山仿佛有了灵气,它们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第四句“绿野润沾三月雨,绣岩芳斗一天春。”是写眼前的景色。诗人继续观察窗外的景象,发现外面的景色也美不胜收。“绿野润沾三月雨”中的“润”字写出了雨后的景色,雨后大地一片绿意盎然,显得湿润多汁。“绣岩芳斗一天春”中的“绣岩”是指美丽的山峦,“芳斗”则形容春天的花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整句话的意思是说:绿色的田野上雨水滋润得恰到好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山间的花草树木在春光中争相开放,散发出迷人的香味。
第五句“花源不著通溪水,那虑渔郎忽问津。”是写山下的小溪。诗人的目光移向山下的小溪,发现小溪的水并不深,清澈见底。诗人想象渔夫们在这里捕鱼的场景,他们不会担心遇到什么困难或危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源的水源并不深,清澈见底,所以不必担心捕鱼会遇到困难。诗人通过描写桃花源里的溪水和周围的美景,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桃花源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那虑渔郎忽问津”,是全诗的结尾。这里的“那虑”可以理解为不必担忧或不必忧虑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不要担心渔夫们会突然来访。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桃花源里的渔夫们突然来访,也不必感到忧虑或担忧。诗人用这句话表达了对桃花源里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