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称二老,曰钱沈则继。并以受恩眷,嘉话艺林志。
而实有优劣,沈舛钱为粹。钱已见前咏,兹特言沈事。
其选国朝诗,说项乖大义。制序正厥失,然亦无呵厉。
仍予饰终恩,原无责备意。昨秋徐述夔案发,潜乃为传记。
忘国庇逆臣,其罪实不细。用是追前恩,削夺从公议。
彼岂魏徵比,仆碑复何日。盖因耄而荒,未免图小利。
设曰有心为,吾知其未必。其子非已出,纨裤甘废弃。
孙至十四人,而皆无书味。天网有明报,地下应深愧。
可惜徒工诗,行阙信何济。
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这首诗是徐渭写给沈德潜的一封信,主要讨论了沈德潜的诗作以及他对沈德潜的诗歌选择和评论。
诗句解析:
故礼部尚书衔原侍郎沈德潜——这是对沈德潜的称呼和身份的介绍。
东南称二老,曰钱沈则继——这是对沈德潜和他的父亲钱肃乐的评价,认为他们都是杰出的文学家。
并以受恩眷,嘉话艺林志——这里表达了沈德潜受到皇帝的宠爱和尊重,他的艺术成就被记录在《艺林志》中。
而实有优劣,沈舛钱为粹——这是对沈德潜诗歌作品的评论,认为他的诗歌比他的父亲更优秀。
钱已见前咏,兹特言沈事——这是对沈德潜诗歌作品的具体评论,认为他的作品比其他人更有特色。
其选国朝诗,说项乖大义——这是对沈德潜选择国家诗作的评论,认为他的选择偏离了大义。
制序正厥失,然亦无呵厉——这是对沈德潜制作序文的评论,认为他的序文没有严厉指责。
仍予饰终恩,原无责备意——这是对沈德潜去世时皇帝给予他的荣誉和恩赐的评论,表示皇帝没有责备他的意思。
昨秋徐述夔案发,潜乃为传记——这是对沈德潜参与徐述夔案件的评论,表示他在这件事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忘国庇逆臣,其罪实不细——这是对沈德潜支持徐述夔的评论,他认为沈德潜的行为是错误的,并指出了他的罪行。
用是追前恩,削夺从公议——这是对沈德潜被剥夺官职的评论,表示皇帝决定根据公正的原则处理这个问题。
彼岂魏徵比,仆碑复何日——这是对沈德潜的讽刺,表示他不应该像唐太宗时期的魏征那样直言不讳,而应该更加谨慎。
盖因耄而荒,未免图小利——这是对沈德潜晚年的评论,表示他因为年迈而变得糊涂,并指出了他的错误。
设曰有心为,吾知其未必——这是对沈德潜是否真心关心国家和人民的问题的评论,表示他不一定是出于真心。
其子非已出,纨裤甘废弃——这是对沈德潜儿子的评价,表示他认为这个孩子不值得重用。
孙至十四人,而皆无书味——这是对沈德潜孙子的评价,表示他们认为这些孙子缺乏知识。
天网有明报,地下应深愧——这是对沈德潜自己的评价,表示他感到深深的愧疚和后悔。
可惜徒工诗,行阙信何济——这是对沈德潜的诗歌创作的评论,表示他的诗歌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译文:
故礼部尚书衔原侍郎沈德潜
东南称赞两位老人,一个是钱肃乐另一个是沈德潜。他们都受到了皇上的赏识,他们的佳作被记录在《艺林志》中。
但是实际上他们各有优缺点,沈德潜的诗歌比他父亲钱肃乐更纯粹。钱肃乐已经在前面的作品中提到了,这里特别提到沈德潜的事情。
他在选择国家诗作的时候,评论说那些不符合大义的诗人是错误的。他制作序文来纠正这种错误,但他也没有严厉地批评别人。
他还被赐予了丰厚的荣耀和恩惠,他没有受到责备。去年秋季徐述夔案件被发现后,他写了一篇传记。
忘记国家的庇护,他的错误实在不小。因此我追念以前的恩情,撤销了他的官职按照公正的原则处理。
你难道像魏征一样吗?我的碑文又何时能完成?可能是因为年老了所以变得糊涂,所以他难免考虑一些小的利益。
如果你真的想这么做,我也知道你可能不会那么做。他的儿子已经去世,他的孙子们也都没有学问。
他们家族的子孙一共有14个人,但他们都没有读书的天赋。天道有明确的报应,地下也应该深深感到惭愧。
可惜的是他们只会写诗却没有取得实际效果,这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