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
义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昨。
精神贯注深,非人所可学。三朝直内庭,受恩早且渥。
其诗喜谈禅,学苏太相去声著。以苗疆获罪,意实别有托。
平苗事既久,复用仍迁擢。性敏才本高,未免失行薄。
使其生前明,标榜必致错。本朝无所施,小哉张与鄂。
张照(1530-1607),字文宪,浙江绍兴人。明代官员、书画家、诗人,是明朝中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张璁之子。
【译文】
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
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
义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即今观其迹,宛似成于昨。
精神贯注深,非人所可学。三朝直内庭,受恩早且渥。
其诗喜谈禅,学苏太相去声著。以苗疆获罪,意实别有托。
平苗事既久,复用仍迁擢。性敏才本高,未免失行薄。
使其生前明,标榜必致错。本朝无所施,小哉张与鄂。
【注释】
- 米之雄:比喻书法中的豪放风格或气势磅礴的字体。
- 董之整:指书法中严谨整齐的笔画。
- 义之后一人:指张照为正义之士之一。
- 宛似成于昨:仿佛就像昨天一样。
- 精神贯注深:形容张照的精神专注而深沉。
- 三朝直内庭:在朝廷担任过三次重要职务。
- 受恩早且渥:得到皇帝的恩宠和厚遇,时间较早。
- 学苏太:学习苏轼的书法作品,苏轼被誉为“书圣”。
- 苗疆获罪:因处理苗疆事务而得罪了权贵。
- 意实别有托:内心有其他目的或寄托。
- 平苗:平息苗族人的叛乱。
- 复用:重新起用。
- 性敏才本高:性格聪明,才能出众。
- 失行簿:行为不端,品行不端。
- 生前明:指生前的名声或成就。
- 标榜:指自我宣扬或树立形象。
- 小哉张与鄂:感叹张照和鄂尔泰的不足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对明代刑部尚书张照的赞誉之词。张照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书圣”,其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诗中提到张照书法的“米之雄”、“董之整”以及他的精神专注和深沉,都表达了对其书法技艺的高度赞赏。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政治斗争的复杂态度和立场。他的“平苗”“复用”表明了他在政治上的起伏和变化,但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最后一句“小哉张与鄂”则表达了对张照和鄂尔泰的批评和惋惜,暗示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和不足之处。这种评价方式虽然过于苛刻,但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