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顺饶有智,逢艰或失算。
究以从政久,经事实明练。
屡罢屡复用,中心惜英彦。
践历更老成,遂掌丝纶涣。
西师频建功,然职在参赞。
土尔扈归顺,经理实妥善。
六日靖临清,则信资伟干。
燮理原未久,勋伐诚可按。
怀旧不能忘,凄然一染翰。
【注释】
顺:指顺利;
艰:指困难;
政:治理政务;
屡罢屡复用:指多次被罢免又重新起用;
中心惜英彦:指内心爱惜英才;
践历:经历,阅历;
丝纶涣:即“丝纶”,皇帝的诏书。
西师,指平定新疆准噶尔部的战争。
土尔扈特部归降清朝,归附朝廷。
经理实妥善:即对土尔扈特部的治理很妥当。
六日:指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叛乱。
信:确实,实在。
燮理:治理。
原:原来。
染翰:书写。
【赏析】
《故大学士舒赫德》是清诗人纳兰性德所作。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每句五言。诗中通过赞扬舒赫德的政绩,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感情。
第一句“遇顺饶有智,逢艰或失算”,描述了舒赫德在顺境中表现出智慧,在逆境中却可能失去判断力的情况。这里的顺境和逆境分别指他在政治上的成功和失败。
第二句“究以从政久,经事实明练”,进一步阐述了舒赫德的政治经验,他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三句“屡罢屡复用,中心惜英彦”,表达了对于舒赫德再次起用的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矛盾和不舍。
第四句“践历更老成,遂掌丝纶涣”,描绘了舒赫德在官场上的老成持重,最终掌握大权的情景。
第五句“西师频建功,然职在参赞”,说明舒赫德在平定西域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主要职责是辅助军事指挥。
第六句“土尔扈归顺,经理实妥善”,称赞了舒赫德在处理土尔扈特部归附问题时表现出的才能和智慧。
第七句“六日靖临清,则信资伟干”,描述康熙帝在六日之役中的英勇表现,以及舒赫德作为助手对他的信任和依赖。
第八句“燮理原未久,勋伐诚可按”,表示舒赫德治理国家的时间并不长,但他所立下的功勋却是经得起考验的。
整首诗通过对舒赫德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智慧、经验和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