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历五年,准回两进诗。
两讨凡两阻,兆惠皆经了。
而皆安然出,蒇功荷大造。
设非忠诚笃,加以勇略昭。
焉能合众志,成城锡箔保。
耆定赞丝纶,章服元勋表。
长予才三年,何不同予老。

【注】

故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所以辅佐办理大学士事务的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

西师历五年,准回两进诗:西师经过五年的时间,准噶尔两次进献诗作。

两讨凡两阻,兆惠皆经了:两次讨伐,两次被阻挡,兆惠都经历了。

而皆安然出,蒇功荷大造:然而他们都安然出来,完成功业承受皇帝恩赐。

设非忠诚笃,加以勇略昭:如果不是忠诚坚定,加上勇敢谋略突出。

焉能合众志,成城锡箔保:怎么能够团结大家的意志,筑起城池保护安全。

耆定赞丝纶:老臣定格辅佐起草诏书。

章服元勋表:穿上朝服表彰元勋。

长予才三年,何不同予老:我年岁已经很长,不能与你一起老了。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兆惠平定准噶尔叛乱,凯旋归来的诗。全诗共八句四十二字。前四句写兆惠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功劳。后四句写朝廷对兆惠的褒奖。

第一首联“故协办大学士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是这首诗的第一联,交代了诗人与兆惠的关系以及他的身份地位。

第二首联“西师历五年,准回两进诗”,是这首诗的第二联,交代了诗人与兆惠之间发生的故事,并表明了故事的发生地——西域。

第三首联“两讨凡两阻,兆惠皆经了”,是这首诗的第三联,描述了兆惠在平定准噶尔叛乱过程中的艰难处境。

第四首联“而皆安然出,蒇功荷大造”是这首诗的第四联,表达了诗人对兆惠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

第五首联“设非忠诚笃,加以勇略昭”是这首诗的第五联,指出了兆惠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他的忠诚和勇敢。

第六首联“焉能合众志,成城锡箔保”,是这首诗的第六联,表达了兆惠能够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他的忠诚和勇敢,更在于他的智慧和能力。

第七首联“耆定赞丝纶”是这首诗的第七联,表明了朝廷对兆惠的肯定和赞扬。

第八首联“章服元勋表”,是这首诗的最后一联,表示朝廷将用隆重的方式表彰兆惠的功绩和贡献。

全诗通过对兆惠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描绘,赞美了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朝廷对他的肯定和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