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举大事,要欲众志定。小利亦何庆,小失亦何病。
阿逆之初叛,众论已纷竞。统勋督陕甘,储需任所胜。
欲弃巴里坤,是殆乱军令。治罪易廷桂,并令随军进。
五年大功成,释罪重从政。赏罚寓经权顺应自取听。
十馀年黄阁,总兼部务仍。遇事既神敏,秉性原刚劲。
进者无私感,退者安其命。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注释】
- 从来举大事: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都要依靠众人的意志。
- 要欲众志定:要想让众人的意志一致才能成功。
- 小利亦何庆:小的一点利益又能算什么喜庆呢?
- 小失亦何病:小的一点失误又算得了什么病痛呢?
- 阿逆之初叛:指乾隆皇帝时期的阿桂反叛朝廷。
- 众论已纷竞: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 统勋督陕甘:是说刘统勋在陕甘两地督战。
- 储需任所胜:储备和供应的任务,他都能胜任。
- 欲弃巴里坤:想放弃巴里坤这个地方。
- 是殆乱军令: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军队的混乱。
- 治罪易廷桂:治他的罪的是李廷桂。
- 并令随军进:命令李廷桂随军前进。
- 五年大功成:经过五年的努力,完成了大业。
- 释罪重从政:解除了罪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 赏罚寓经权:奖惩制度中蕴含着经邦治国的权谋。
- 顺应自取听:顺应时势,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接受。
- 十馀年黄阁:十多年来一直担任内阁大学士。
- 总兼部务仍:总管和兼任各个部门的事务。
- 遇事既神敏:遇到事情既敏捷又灵活。
- 秉性原刚劲:禀性本来是刚直不阿的。
- 进者无私感:晋升的人没有私心。
- 退者安其命:退职的人也能得到应有的待遇。
- 得古大臣风:具有古代大臣的风范。
- 终身不失正:终身保持正直的品质。
【赏析】
此诗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正月十五日,刘统勋在京师恭王府为皇上所作的一首四言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自己对做大事的体会,第三四句写自己在陕甘督战期间的处境,后两句写自己被革职之后的心态。
首联“从来举大事,要欲众志定。”指出了做大事需要有统一意志,这是做大事的首要条件。“小利亦何庆,小失亦何病。”意思是说,即使是小小的一点好处,也不能沾沾自喜;即使是小小的一点过失,也不能耿耿于怀。这是提醒自己做事情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忘乎所以。“阿逆之初叛,众论纷竞。”这里是指乾隆时期阿桂的叛乱,当时朝内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支持他,也有人反对他。“统勋督陕甘,储需任所胜。”这里的“统勋”是指刘统勋,他曾督师陕甘地区,并且能够妥善地处理各种物资需求。这说明刘统勋是一位有担当、能解决问题的大臣。“欲弃巴里坤,是殆乱军令。治罪易廷桂,并令随军进。”这两句是说刘统勋曾考虑放弃巴里坤地区,但这可能会造成军队的混乱。于是他选择让李廷桂代替自己前去,让他随军前进。“五年大功成,释罪重从政。”经过五年的努力,完成了大业,因此被重新起用,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第二联“小利亦何庆,小失亦何病。”意思是小的一点利益也不能认为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小的一点损失也不能认为是什么毛病。这句话表达了刘统勋对于名利看得很淡泊的态度。“进者无私感,退者安其命。”意思是晋升的人没有私心,退职的人也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这是赞扬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即无论是升官还是退隐,他都能做到问心无愧,不为名利所动。
第三联“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意思是说他有着古代大臣的风范,一生都不会失去正直的品质。这是对他一生的总结和评价,也是对他人格的高度赞誉。
这首诗通过对刘统勋的经历和性格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智慧、果断和清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