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困场屋,贤母授之经。
故学有渊源,于诗尤粹精。
经济虽非卓,不失为老成。
以疾赐悬车,还乡信循名。
迎銮三于浙,祝釐两入京。
倡和称最多,颂中规亦行。
林下惟恂谨,文外无他营。
优游登大耋,生贤没亦荣。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钱陈群所作的《刑部尚书衔原刑部侍郎钱陈群》。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故刑部尚书衔原刑部侍郎钱陈群:这是诗的开头,提到“故”表明这是对过去某人的追忆或怀念。”刑部尚书”和”原刑部侍郎”是指此人曾经担任的重要官职,而“钱陈群”是他的名字。
少年困场屋,贤母授之经:这句描述了钱陈群年轻时的经历,他可能因为科举考试未中而困顿(场屋指的是科举考试)。他的贤惠的母亲传授给他儒家经典。
故学有渊源,于诗尤粹精:这句话表明钱陈群的学问深厚,尤其精通诗歌。“渊源”意味着学问的来源广泛深远。
经济虽非卓,不失为老成:这里提到了钱陈群在经济方面的才能并不突出,但因其经验丰富、稳重,可称为“老成”。
以疾赐悬车,还乡信循名:这两句描述了钱陈群因年老多病被朝廷赐予退休,返回家乡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欢迎。
迎銮三于浙,祝釐两入京:这里提到钱陈群曾三次到浙江迎接皇帝(銮),两次进入京城参与国事。
倡和称最多,颂中规亦行:这里的“倡和”通常指文人之间的相互赞美,而“颂中规”则表示颂扬的内容遵循一定的规范或标准。
林下惟恂谨,文外无他营:钱陈群性格谨慎,不浮躁。他的文学作品没有其他杂念,专注于艺术表现。
优游登大耋,生贤没亦荣:最后两句表达了钱陈群虽然年老,但他的文学成就和品德让他在世时就备受尊敬,去世后也得到了荣誉。
赏析:
钱陈群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传奇色彩。从他年轻时的科举困境,到中年时的官场经历,再到晚年的文学成就和高尚品格,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故事。这首诗通过对钱陈群一生的回顾,展现了他的才华、智慧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价值取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钱陈群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生,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