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烟花古所云,扬州自昔管弦纷。
还淳拟欲申明禁,虑碍翻殃谋食群。

【注释】三月:指春天。烟花:指花灯。古所云:古人的记载。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唐时为扬州府所在地。管弦:音乐乐器。还淳:恢复古代淳朴风气。拟欲:想打算。申明:明令宣布。禁:禁令。翻殃:反而带来灾祸。

【赏析】《天宁寺行馆杂咏》:此诗作于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1340年),作者任扬州路总管。这首诗是作者在扬州的天宁寺行馆中所作的杂咏,主要抒写他对扬州繁华盛景的留恋之情和对当地百姓生计的担忧,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性。

首句点题:“三月烟花”四字,既写出了天宁寺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色,又暗示出诗人对这里的无限留恋之情。“烟花”二字,既指花灯等节日装饰,也指人们欢乐、热闹的场面;而“古所云”三字则表明,这些景象并非无故出现,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第二句进一步强调了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歌舞升平的地方。这里的“自昔”二字,既指从唐朝起,又指从明朝以来,说明扬州的繁荣昌盛已经延续了数百年的历史长河。

第三句是说,现在要恢复古代淳朴的风气,禁止一切靡靡之音。这里的“还淳”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又体现了他对于现实不满的批判精神。

第四句是说,要想恢复古代淳朴的风气,就必须明令禁止那些靡靡之音,否则就会给当地百姓带来灾祸。这里的“虑碍”,既指担心会妨碍到自己的心情,也指担心会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秩序。而“翻殃”二字则表明,如果不加以限制,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首诗通过对扬州美景的描绘和对当地百姓生活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公正的强烈呼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