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秋天不肯明,萧萧白发已潜生。
人间日岂回三舍,枕上愁将到六更。
巀嶪崆峒谁访道,潺湲陇水旧闻声。
自嗟身事俱迟暮,何复羁栖卧古城。
【注释】
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旅夜:羁旅的夜间。漫成:随意写成的诗。最是:尤其,特地。萧萧:形容风声。白发已潜生:白头发已经偷偷地长出来了。日岂回三舍:太阳怎么能够回返三舍呢。三舍:古制三十里为一舍。六更:六更天,古代用十二地支表示时间,一夜分五更,一夜一夜分两段,所以“更”指一夜。巀嶪(qú):高峻的样子。崆峒(kōngdòng):山名。旧闻声:过去听过声音。巀嶪崆峒谁访道:谁能上崆峒山去寻访道士?巀嶪、崆峒,都是高山名。
【译文】
特别令人讨厌秋天不肯放晴,萧萧的寒风中已有白发悄然生长。
人间日月难道能回转三舍,枕上的愁绪要等到六更天。
高峻的崆峒山上谁去寻访道士,潺湲流淌的陇水旧时听过它的声响。
自叹人生在世都到了迟暮之年,还怎能羁留栖息卧在古城之中?
【赏析】
此为作者羁旅之作,抒发了作者羁栖异乡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写秋夜不晴,暗示着自己思归不得的情绪;第二句写日落不能回三舍,暗示着自己不能回家的无奈。第三句写自己身居异地却时时想念着家乡的山水景物,写出了作者思乡情深。第四句说,我常常听到那山间流水的声音,仿佛是故乡的陇水一般。这两句写景,既写出了自己身处异乡,时时怀念家乡的山水,又表达了自己身在异乡而思恋故土的情怀。尾联写自己感叹人生已到迟暮之年,不能像古人那样游历四方。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婉转,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