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应与赋同袍,公子翩翩气自豪。
不少衣冠归赵胜,谁将金甲走蒙骜。
大梁上客挥孤剑,卧内兵符胜《六韬》。
今日九京良可作,愧无杯酒奠蓬蒿。
大梁城东南吊信陵君墓
邯郸(地名)应与赋同袍,公子翩翩气自豪。
不少衣冠归赵胜,谁将金甲走蒙骜。
【注释】:
邯郸:春秋战国时期赵国都城。
赋同袍:赋诗以表哀悼之情。
公子:指信陵君。
翩翩:飘逸、潇洒的样子。
不少:很多。
衣、冠:这里指丧服。
赵胜:信陵君的好友。
金甲:古代战士所穿的金属制成的铠甲。
蒙骜:战国时秦国大将。
孤剑:独用的剑。
卧内:藏于卧房内。
兵符:古代用来调兵遣将的凭证。
九京: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南,故址即今周至县城。
良可作:《汉书·韩信传》:“夫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率然临敌,幸而取胜,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也。”
蓬蒿:野草。此代指荒郊野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信陵君的悼念之词。信陵君,名无忌,战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他为人仁厚,礼贤下士,善于结交天下豪杰,深得魏王器重。他为报知遇之恩,多次率军救赵,但终因功高震主被诬陷谋反而死于非命。(《史记·魏世家》记载,信陵君死后,平原君派人到楚国求援,楚考烈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信陵君死讯传来,赵王欲杀平原君以谢信陵君,平原君说:“我所以来者,想报知遇之恩,如今杀了我,又何以见信陵君于地下乎?”遂自杀。)信陵君生前曾游历大梁,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戴和崇敬,故后人有“吊信陵君墓”的诗句。
全诗四句,可分为两联。首联写吊唁的情景。“邯郸应与赋同袍”,意思是说,邯郸的人民应该和信陵君一样,为他的死而感到悲痛。“公子翩翩气自豪”,意思是说,公子信陵君风度翩翩,傲视一切。“不少衣冠归赵胜,谁将金甲走蒙骜”,意思是说,许多的士人衣冠不整地奔向赵国,是谁将那披着金甲的勇士蒙骜赶走的呢?“上客挥孤剑,卧内兵符胜六韬”,意思是说,信陵君的门客挥舞着一把单柄宝剑,卧房中藏着兵符胜过了孙武的兵法。
颔联写悼念之意。“今日九京良可作,愧无杯酒奠蓬蒿”,意思是说,今天九京可以作为悼念的地方了,遗憾的是我没有酒杯来奠祭那些蓬蒿中的亡灵。“九京”原指九州,此处泛指全国。“蓬蒿”指荒野。诗人用典,意谓今日悼念信陵君已足,无须再设酒席。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全诗通过对悼念对象的描绘和追忆,表达出诗人对信陵君的怀念之情。其中“不少衣冠归赵胜”、“上客挥孤剑”、“卧内兵符胜六韬”等句,形象鲜明,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