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翀
【注释】 夏:指商代。造:兴起,兴起。衰:衰微。殷:商的别称。道兴:商朝的兴起。得贤臣:得到贤臣。分作股肱(gǔ gōng):成为君主的辅弼大臣。股肱:臂膀,比喻辅佐帝王的人。亲五就:五次进谏而不被采纳。故主荒淫:指商纣王的荒淫无道。终莫救:始终不能挽救。岁苦旱兮殚忧心:连年干旱,使君王忧虑。躬为牺(xī)兮祀桑林:亲自祭祀桑林以祈雨。躬:亲自。为:举行,祭祀。牺牲:祭品。桑林:古代的地名
【注释】: 经史法戒诗其三: 《春秋》见至隐,《履霜》防忽微; 人主不早虑,因之致颠危; 前有谗不见,后有贼不知; 晋献惑嬖妾,优施教骊姬; 分明置堇毒,乃谓爱我为; 卒至两败伤,智谋亦何施; 覆辙示深鉴,足为后事师。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借春秋时期晋国发生的历史事件,来讽喻当今君主应如何治国。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是引言,后四句是结尾。 “经史法戒诗其三”一句,点明了此诗的内容主题
{"碧湘门外渺寒波,欲采芙蓉奈晚何":这句诗描述诗人站在长沙的碧湘门外,面对广阔而寒冷的湖面,心中涌起想要采摘芙蓉花的念头,但又因为时间已经晚了感到无奈。 "今夜黄陵庙前月,茜裙谁唱《竹枝歌》":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今晚黄陵庙前月光下,看到有人穿着茜色裙子唱着《竹枝歌》。"黄陵庙前月"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夜晚或节日,而"茜裙"则可能是描述女子的服饰,暗示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氛围的场景
《经史法戒诗 其十一》是清代诗人张鹏翀的一首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1. “阅武堂前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酒”: - 杨柳与潘妃酒:在阅武堂前种植杨柳,象征着皇家的繁华与奢侈。潘妃酒的提及则暗示了宫廷中的宴乐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享乐风气。 - 至尊屠肉:屠肉可能指皇家的饮食方式,即用肉类来祭祀或宴请贵宾,同时也反映出统治者对食物来源的控制和利用。而潘妃酒则可能是指宫廷中举办的宴会
【注释】 经史法戒诗 其六:经,儒家经典;法,法律;戒,警戒、规劝。这首诗是汉代的一首讽喻诗,诗人通过对汉代开国皇帝刘秀(光武)的评价,来表达他对统治者的期望。 汉高大度膺神器,弘远规模传世世:汉朝的开国皇帝刘秀胸怀大志,有远见卓识,他开创了西汉王朝,使大汉帝国延续至今。 恭俭尤称文帝贤,身衣浣濯为民先:汉朝文帝刘恒以恭俭著称,他亲自穿着粗布衣物,为百姓做出表率。 年年祷祀祈民福,郑重农功珍五谷
【注释】 经史法戒诗 其五:这首诗是《经史法戒诗》中的第五首。“经”指儒家经典,如《诗》、《书》、《礼》、《乐》、《易》、《春秋》;“史”,指史书、历史典籍等;“法”是指法令、法规;“戒”即告诫、劝诫的意思。全诗共五句,每句都是四字韵文,押韵工整。 1. 国有谋臣邻寝衅:国家里有智谋的大臣(谋臣),他们住在邻国,但因为一些琐事而引发争端。 2. 贪人败类乘侥幸
经史法戒诗其四 天王柄下移,征伐强侯出。 霸业亦浸衰,陪臣势无匹。 强私家,弱公室,三桓六卿互分析。 岂无衣,六与七,不如子衣安且吉。 坏法乱纪自王朝,史书特继《春秋》笔。 注释: 1. 天王柄下移:指周朝的天子权威减弱,无法控制天下,权力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 2. 征伐强侯出:指诸侯之间的征伐战争频繁,强者可以出兵征战,弱者则被迫屈服。 3. 霸业亦浸衰:指周朝的霸主地位逐渐衰落
【注释】 ①“成康”句:成王、康王时代,为殷商盛世。王道微:指周朝衰败。 ②昭:即周昭王。南征:去南方巡游。穆:周穆王,名满。西驰:到西方巡游。 ③八骏:指周穆王的马。万里:形容马跑得很快。觞(shàng)王母之瑶池: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瑶池,神话中西王母所居的地方,传说中种有仙草,饮之可以长生不老。 ④难信:难以相信。 ⑤祈招:《诗经•大雅》篇名。风诗:指《诗经》中的风诗。 ⑥神仙不可期
经过历史的长河,《六经》的残篇散落一地,博士儒生各抒己见。 欲施仁义法唐虞,及事神仙亟征伐。 天马降临时海内虚,穷兵黩武终如何? 当年幸下轮台诏,后世犹传封禅书。 诗句释义 1. 《六经》烬后罗残缺:指《六经》在战火中受损,书籍残缺破碎。 2. 《六经》:《六经》是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 3. 博士儒生集群说
《经史法戒诗 其十二》是清代张鹏翀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历史上的事件和个人经历,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担忧。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临淄英武摧群凶:临淄(今山东淄博)在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英勇将士们曾击退了一群凶恶的敌人,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2. 美政开元继太宗:这里提到的开元盛世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个光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