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见至隐,《履霜》防忽微。
人主不早虑,因之致颠危。
前有谗不见,后有贼不知。
晋献惑嬖妾,优施教骊姬。
分明置堇毒,乃谓爱我为。
卒至两败伤,智谋亦何施。
覆辙示深鉴,足为后事师。
【注释】:
经史法戒诗其三: 《春秋》见至隐,《履霜》防忽微;
人主不早虑,因之致颠危;
前有谗不见,后有贼不知;
晋献惑嬖妾,优施教骊姬;
分明置堇毒,乃谓爱我为;
卒至两败伤,智谋亦何施;
覆辙示深鉴,足为后事师。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借春秋时期晋国发生的历史事件,来讽喻当今君主应如何治国。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是引言,后四句是结尾。
“经史法戒诗其三”一句,点明了此诗的内容主题。经史,即指儒家经典和史书。法戒,即法规、法则,指古代君王所制定的各种法令制度。此诗旨在以古人之事告诫当代的君王,要他们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句写春秋时,晋国大夫叔孙豹在《春秋》一书中记载了晋国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春秋》是一部记录周朝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中记载了许多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叔孙豹在书中详细记录了晋国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包括国君之间的争斗、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等。这些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第三句“人主不早虑,因之致颠危”,意思是如果君主不提前考虑问题,最终会导致国家的动荡不安。这句话警示君主们必须时刻关注国家的政治形势,以便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四句“前有谗不见,后有贼不知”,意思是君主如果无法分辨哪些人是出于善意,哪些人则是心怀叵测。这句话告诫君主们应该具备识别人才的能力,以免被小人蒙蔽双眼。
第五句“晋献惑嬖妾,优施教骊姬”,讲述了晋献公(春秋五霸之一)宠爱一个名叫骊姬的女子,并让她参与国政。后来,这个女子为了自己的私利,陷害忠良,最终导致国家陷入危机。这句话警示君主们不要过分宠信一个人,以免被其利用。
第六句“分明置堇毒,乃谓爱我为”,讲述的是晋献公将堇草放在食物中给骊姬吃,以此来试探她对自己的感情。然而,骊姬并没有因此而对晋献公产生爱意,反而更加痛恨他。这句话告诫君主们不要过于溺爱一个人,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七句“卒至两败伤,智谋亦何施”,意思是最后两国都受到了损失,连带的百姓也遭受了苦难。这句话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避免性。
第八句“覆辙示深鉴,足为后事师”,意思是历史上的教训值得后人借鉴。这句话警示君主们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以避免重蹈覆辙。
这首诗通过春秋时期的晋国历史事件来告诫当代的君主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导致国家陷入危机。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