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柄下移,征伐强侯出。
霸业亦浸衰,陪臣势无匹。
强私家,弱公室,三桓六卿互分析。
岂无衣,六与七,不如子衣安且吉。
坏法乱纪自王朝,史书特继《春秋》笔。
经史法戒诗其四
天王柄下移,征伐强侯出。
霸业亦浸衰,陪臣势无匹。
强私家,弱公室,三桓六卿互分析。
岂无衣,六与七,不如子衣安且吉。
坏法乱纪自王朝,史书特继《春秋》笔。
注释:
- 天王柄下移:指周朝的天子权威减弱,无法控制天下,权力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
- 征伐强侯出:指诸侯之间的征伐战争频繁,强者可以出兵征战,弱者则被迫屈服。
- 霸业亦浸衰:指周朝的霸主地位逐渐衰落,国家实力减弱。
- 陪臣势无匹:指诸侯国中,有实力的诸侯国势力强大,无法与之匹敌。
- 强私家,弱公室:强调了家族力量的强大,而国家的公室力量则相对弱小。
- 三桓六卿互分析:指的是晋国的三家(赵、魏、韩)和六卿(范、中行、智伯)之间相互争斗的情况。
- 岂无衣,六与七,不如子衣安且吉:表达了即使拥有很多衣物,也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反而不如儿子的衣服安全舒适。
- 坏法乱纪自王朝:指从周朝开始,法律和纪律逐渐被破坏,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 史书特继《春秋》:指史书特别继承了《春秋》的记载方式,强调了《春秋》在史学上的重要地位。
赏析:
这首诗是《经史法戒诗》中的第四首,主要描述了周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天王权力的下降、诸侯的纷争、家族力量的强大以及法律制度的破坏等方面,诗人对周朝的衰落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家族和个人的力量,表达了对家庭和睦和个人幸福的重视。最后,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历史发展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