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柱石拂清霄,余韵流风未觉遥。
敢谓科名高井络,愿将忠荩答清朝。
蓬莱云近朝霞满,阆苑春深宿雾消。
指日山灵重应瑞,三台光映大江潮。

这首诗的作者为明代诗人李攀龙。以下是逐句的详细释义:

  1. 擎天柱石拂清霄,余韵流风未觉遥。
  • “擎天柱石”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如同支撑天地的坚固柱石一般。这里的“擎天柱石”是比喻,意味着诗中的山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仿佛是支撑天地的坚固柱石。
  • “拂清霄”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与天空相连的景象。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峰比作有生命的物体,仿佛它在轻轻地拂动着清冷的天际,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 “余韵流风未觉遥”则是进一步描述了山峰的高耸和清逸,让人感觉不到它的距离。这里的“余韵流风”指的是山风吹过的声音和流动的气息,它们似乎在遥远的天际回荡,让人感到山的神秘和遥远。
  1. 敢谓科名高井络,愿将忠荩答清朝。
  • “敢谓科名高井络”中的“科名”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好成绩,“井络”则是古代对地名的称呼,这里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名,象征着高远和荣耀。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科举成功的自豪和满足感。
  • “愿将忠荩答清朝”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这里的“忠诚”和“荩”都是古代常用的褒义词,表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1. 蓬莱云近朝霞满,阆苑春深宿雾消。
  • “蓬莱云近朝霞满”中的“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岛,“云近朝霞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境景象,天空中的云雾缭绕,朝霞满天,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 “阆苑春深宿雾消”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仙境中的春天景色。在这里,“阆苑”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好之地,“春深宿雾消”则描绘了春天到来时,雾气消散的景象,使得这个地方更加显得生机勃勃。
  1. 指日山灵重应瑞,三台光映大江潮。
  • “指日山灵重应瑞”中的“指日”是表示时间的紧迫,“山灵重应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和信心。这里的“山灵”指的是山的神祗,“重应瑞”则是强调山神的回应和吉祥。
  • “三台光映大江潮”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仙境中的壮丽景色。在这里,“三台”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山或地方,“光映大江潮”则描绘了阳光照耀在江面上,形成壮观的潮汐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山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山峰描绘成具有象征意义的巍峨之物,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献身精神。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