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曾巨舰赤嵌开,早识东彝伏祸胎。
海外情天难补恨,人间劫火忽成灰。
险随虎踞龙蟠失,忧逐山穷水尽来。
枉说请缨旧儒将,沐猴终竟是庸才。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记曾巨舰赤嵌开,早识东彝伏祸胎。”
- 注释: 记录曾经的巨舰赤嵌在台湾开航,早就知道东夷(指台湾)是灾难的开始。
- 赏析: 此句通过“记曾巨舰”和“早识东彝伏祸胎”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经验的回顾和对台湾历史的深刻理解。”早识东彝伏祸胎”暗示了台湾历史上的苦难和挑战,以及这些历史经验对未来可能的启示或警示。
次句:“海外情天难补恨,人间劫火忽成灰。”
- 注释: 对于海外的遗憾和天边的哀愁难以弥补,人间的灾难突然变得如同灰烬一样消失。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无法挽回的遗憾和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的震惊。”海外情天难补恨”强调了情感上的痛苦和无奈,”人间劫火忽成灰”则反映了对迅速发生的变故的无力感。
第三句:“险随虎踞龙蟠失,忧逐山穷水尽来。”
- 注释: 随着虎踞龙蟠的危险逐渐失去控制,忧愁也随之四处蔓延,像山穷水尽一般无处不在。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种形势的恶化和随之而来的情绪化反应。”虎踞龙蟠”通常用来比喻强大的势力或局势,此处暗指台湾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山穷水尽”则形容了一种无路可走、危机四伏的状况,反映了一种深刻的无力感和紧迫感。
末句:“枉说请缨旧儒将,沐猴终竟是庸才。”
- 注释: 徒劳地说那些曾经请缨出征的老儒将,最终就像猴子一样成为无能之辈。
- 赏析: 这句诗是对那些试图以身许国但最终失败的人的一种讽刺。”请缨”原意是指古代士人愿意为国家效力时,用衣袖擦去额头上的汗珠以示决心,这里比喻为老儒将们英勇的请战。然而,他们的结局却如同”沐猴”,意喻其行为愚蠢且不明智,最终只是沦为平庸之辈。
综合分析
这首诗通过对台湾历史的回顾和对当前局势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对历史教训的认识以及对当前形势的担忧。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现实的思考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