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猿声万古哀,生无奥助赖公才。
国侨既死歌谁嗣,诸葛前身有自来。
诏旨已湔樊棘泪,祠堂新对锦江开。
悠悠公道终难昧,恸哭朱游尚戍台。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 三峡猿声万古哀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三峡地区悠久而深沉的哀愁之情。三峡,即长江流经四川境内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是诗人感慨自然与历史的深远之处。这里的“三峡”特指长江三峡,而“猿声万古哀”则描绘了这些猿猴的悲鸣声穿越千古,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自然的无情。
- 生无奥助赖公才 -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丁文诚(或称丁谓)的感激之情。丁文诚在诗人看来,就像是三峡中那些不屈不挠的猿猴,虽然生来就没有帮助,但依然依赖自己的才能生存下来。这里的“奥助”可能指的是某种内在的力量或智慧,使得丁文诚能够在困境中生存并取得成功。
- 国侨既死歌谁嗣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国侨已逝,意味着国家的栋梁之才已经逝去。诗人在问,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又有谁能像丁文诚那样成为国家的支柱呢?这里的“国侨”可能指的是有才能的士人,他们为国家的未来做出了贡献,但如今却已经去世。
- 诸葛前身有自来 - 这里诗人提到了诸葛亮(诸葛孔明),暗示丁文诚与诸葛亮之间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或背景。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的象征,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传承。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丁文诚智慧传承的认可。
- 诏旨已湔樊棘泪 - 这里的“诏旨”可能指的是皇帝的诏书或命令。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皇帝赦免罪行的欣慰。樊棘泪,可能指的是因罪被贬谪的人流泪的情景。诗人认为,皇帝已经赦免了这些人的过错,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恩惠。
- 祠堂新对锦江开 - 这句描述了新的祠堂正在修建或已经建成,面对着锦绣般的长江。祠堂作为纪念先人的场所,在这里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对先贤的敬仰。诗人用“新对锦江开”来形容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新祠堂落成的喜悦以及对长江美景的赞美。
- 悠悠公道终难昧 - 这里的“公道”可能指的是公平正义。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公正的追求和对不公现象的无奈。他希望社会能够真正实现公平,但现实似乎并不如人愿。
- 恸哭朱游尚戍台 - “恸哭”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或友人的悲痛之情。朱游尚戍台,可能指的是一位曾经戍守边疆、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哀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戍守边防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描绘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英雄的深深敬意和怀念。通过对丁文诚的颂扬和对诸葛亮智慧传承的认可,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公正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哲理思考,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