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隐文焉用,苍茫何处寻。
荒田聊志过,古木已成林。
邑尚表君姓,母能知子心。
专祠崇介节,食报到如今。
介子祠
身隐文焉用,苍茫何处寻。
荒田聊志过,古木已成林。
邑尚表君姓,母能知子心。
专祠崇介节,食报到如今。
注释:
- 《介子祠》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
- 身隐文焉用:意指隐居的人无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才华。
- 苍茫何处寻:意指在茫茫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或目标很难。
- 荒田聊志过:意为在荒废的田地里随意地留下自己的足迹和回忆。
- 古木已成林:意为古老的树木已经长成树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 邑尚表君姓:意为地方上还保留着你的姓氏,表示你对这个地方有着深远的影响或贡献。
- 母能知子心:意为母亲能够理解孩子的心灵或愿望,表示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 专祠崇介节:意为专门建造一个祠堂来表彰你忠诚的节操和品德。
- 食报到如今:意为你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直到今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介子祠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介子忠诚、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赞美。诗中的“身隐文焉用”和“苍茫何处寻”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认知。而“荒田聊志过”和“古木已成林”则形象地描绘了介子的精神风貌和他对家乡的贡献。最后,“专祠崇介节”和“食报到如今”两句,表达了对介子的敬意和对其精神的传承。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