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发源自蚕丛,万里一泻流向东。天遣神山作砥柱,中流涌出金芙蓉。
峰尖飘渺逼云汉,石根诘屈搜蛟龙。我来张帆指京口,推篷旷望初蒙蒙。
少时烟消雾亦敛,赤日濯水磨青铜。舍舟理轻策,着屐披蒙茸。
奇境快登历,一拓平生胸。古刹周遭绝枕藉,浮图四面开玲珑。
振衣直上神益耸,阊阖呼吸疑可通。九江三楚列眼底,指顾尽得天南雄。
铁瓮城头没荒草,北固楼下闻秋钟。寄奴王气久消歇,大业惟剩丹徒宫。
侧身东望诧奇绝,焦山对峙浮江中。林峦万古浸烟水,如观图画嗟朦胧。
我疑海上三山失其二,乃于此地俱相逢。老僧疑客煮香茗,山门散步聊从容。
中冷泉畔吊郭璞,妙高台上怀苏公。游兴到此愿已足,始笑向来局促真盲聋。
昨过平山堂,楼阁何重重。岸旁覆垂柳,水面横长虹。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和语言特征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内容等方面分析即可。本诗描写了登镇江金山所见的景物,抒发作者对金山美景的喜爱之情。首联描写了金山的雄伟壮观;颔联描绘了金山的奇峰怪石,气势磅礴;颈联写自己登上金山后的心情变化;尾联写了金山的自然景色以及自己对此的感受。

【答案】

(1)大江发源自蚕丛,万里一泻流向东。天遣神山作砥柱,中流涌出金芙蓉。

注释:长江之发源于蚕陵,奔腾万里流向东方。天上派遣神仙的神山作为江中砥柱,江心涌出金色的芙蓉花。

赏析:首句用典,点明了镇江金山是长江入海处,为江海交汇之地,是名山胜地。“万里”两字写出了镇江金山的广阔景象,气势恢宏。次句写镇江金山雄居江中,像神山一样屹立不倒,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砥柱”二字写出了镇江金山的高大挺拔,巍峨壮丽。“中流”“涌出”两个动词表现出诗人对镇江金山的赞美和赞叹之情。

(2)峰尖飘渺逼云汉,石根诘屈搜蛟龙。我来张帆指京口,推篷旷望初蒙蒙。

注释:高峰直上云汉,石根盘曲如同探寻蛟龙。我扬起帆指向京城口,推开船蓬远看天蒙蒙亮。

赏析:这两句写镇江金山的险峻秀丽。“峰尖”写出了金山山峰的险峻,“逼云汉”写出了山峰高耸入云,突出了金山山势的陡峭。 “石根”写出了山石的崎岖不平,“诘屈”表现出山石的险峻陡峭,“搜蛟龙”表现出山石的奇特。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金山顶峰眺望远方时所看到的景象。“张帆”写出了诗人扬帆远行的情态,“京口”是指现在的江苏镇江市北固山,是镇江的古称。这一句写出了诗人所向往的地方——京口。这一句写出了诗人乘船在江面上游览时所看到的景色。“推篷”写出了诗人撑开船蓬远看时的情态。这两句写镇江金山的景色秀美,引人入胜。

(3)少时烟消雾亦敛,赤日濯水磨青铜。舍舟理轻策,着屐披蒙茸。奇境快登历,一拓平生胸。

注释:小时候烟云消散雾气消散,太阳晒着江面犹如打磨青铜。舍弃小船踏上轻便木棍,脱下鞋子披上草鞋。美妙的境界让我快乐登临,开阔心胸增长见识才能。

赏析:前两句写镇江金山的景色秀美,引人入胜。“少时”表明时间短暂,“烟消雾敛”表现出镇江金山的景色秀美迷人。“赤日濯水”写出江水的清澈见底。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金山顶峰眺望远方时所看到的景色。“舍舟”写出了诗人乘坐小船的情景,“理轻策”写出了诗人放下船桨的情景,“着屐”写出了诗人穿着木屐行走的情景,“披蒙茸”写出了诗人穿上草鞋行走的情景。这几句写出了诗人登上金山后所看到的自然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

(4)奇境快登历,一拓平生胸。古刹周遭绝枕藉,浮图四面开玲珑。振衣直上神益耸,阊阖呼吸疑可通。九江三楚列眼底,指顾尽得天南雄。

注释:奇异的境界让人畅游其中,开阔胸怀增长见识才能。古老的寺庙四周没有树木覆盖,佛塔四面玲珑剔透。振衣直上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仿佛可以听到天地间的呼吸声。九江三楚都在视野之内,只需举手投足之间就能到达南方的雄壮地带。

赏析:这是写镇江金山寺的雄伟壮丽。“奇境快登历”写出了诗人登山所见的景色优美迷人,令人神往。“古刹周遭绝枕藉”,指出古刹四周没有树木覆盖,表现出古刹的古老与沧桑。“浮图四面开玲珑”写出了古刹的建筑风格,玲珑剔透。这两联写出了诗人登上金山后所看到的自然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神益耸”写出了诗人站在金山山顶上看到的景象,“阊阖呼吸”写出了诗人站在山顶上感受到的气息。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金山山顶上看到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九江三楚”写出了诗人站在金山山顶上能看到的范围,“天南雄”写出了诗人站在金山山顶上所感到的豪迈气概。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金山山顶上的所见所感。

(5)铁瓮城头没荒草,北固楼下闻秋钟。寄奴王气久消歇,大业惟剩丹徒宫。侧身东望诧奇绝,焦山对峙浮江中。林峦万古浸烟水,如观图画嗟朦胧。

注释:铁瓮城的城墙被荒草覆盖,北固楼传来秋天的钟声。吴国的遗迹早已消失不见,只有丹徒宫依然存在。侧身向东望去觉得非常惊奇,焦山耸立在长江中。万古的山林浸染着烟雾和江水,宛如一幅画卷令人惊叹朦胧难辨。

赏析:这是写镇江金山一带的景观。“铁瓮城头”写出了铁瓮城的位置,“没荒草”写出了铁瓮城废弃荒凉的状况。“北固楼下”写出了北固楼的位置,“闻秋钟”写出了北固楼上传来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于北固楼的留恋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登上金山后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镇江金山一带的热爱之情。“寄奴”指的是南朝末代皇帝刘裕的儿子刘义隆。“王气”指刘义隆建立的宋朝,“大业”指隋朝。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怀念之情。

(6)我疑海上三山失其二,乃于此地俱相逢。老僧疑客煮香茗,山门散步聊从容。中冷泉畔吊郭璞,妙高台上怀苏公。游兴到此愿已足,始笑向来局促真盲聋。

注释:我怀疑海上三座仙山中丢失两座,竟然在此地都找到了它们。老和尚以为我是过路之人品尝香茗,我在山门前散步悠闲自得。我在中冷泉旁吊唁郭璞,我在妙高台怀念苏东坡。游玩兴致到了这里就满足了,刚才还羡慕那些呆板的人真可笑又愚蠢又无知。

赏析:这是写镇江金山一带的景观及诗人的感受。“疑海上三山失其二”写出了诗人对于镇江金山一带的神奇美丽景色的惊叹。“乃于此地俱相逢”写出了诗人对于镇江金山一带的熟悉之感。“老僧疑客煮香茗”写出了老和尚以为诗人是过路之人品尝香茗的情景。“山门散步聊从容”写出了老和尚在山门前散步悠闲自在的情景。这两句话写出了诗人与老和尚之间的交往情景。“中冷泉畔吊郭璞”写出了诗人在中冷泉边吊唁郭璞的情景。“妙高台上怀苏公”写出了诗人在妙高台怀念苏东坡的情景。“游兴到此愿已足”写出了诗人游玩兴致到了这里就满足了的情感体验。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镇江金山一带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历史的怀念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事件的思考及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