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粟高于山,转运遍道路。
民乃有饥色,此又何以故。
但闻大官来,伺候无朝暮。
供张稍不齐,即逢吏役怒。
嗟哉蚩蚩氓,俯首向谁诉。
【注释】
《归途杂述》:这是一首描写官吏盘剥百姓、导致民饥的诗。首句写官府积粟多至可以堆山,而转运之道路却布满了百姓。后三句写百姓因大官来时供应不周而遭受苛捐杂税的压迫,最后两句写百姓无处诉说,只能低头忍受。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统治者盘剥百姓的诗。诗人从自己的经历出发,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形象的描绘,把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对老百姓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首句“积粟高于山”,是说官府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高得有如一座小山。这一句是说官府积存了大量的粮食,但并没有用来救济灾民,而是被囤积起来,从中获取暴利。“转运遍道路”则是说这些粮食要运到全国各地去贩卖。“此又何以故?”这句就是质问,问这些官员为什么这样贪心?为什么会把国家仓库中的粮食运到各地去卖呢?
第二句“此又何以故”,诗人接着用反诘的方式提出疑问,指出官府的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因为官府应该把粮食用于救济灾民,帮助人民度过困难的时候,而不是把粮食运到各地去卖,从中取利。这就是说,官员们的行为是违背道德规范的,他们应该受到惩罚。
第三句“但闻大官来,伺候无朝暮”,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每当大官来到时,百姓都要早早起床为他们准备饭菜,伺候他们吃饭。这种待遇是不分昼夜的,也就是说,大官们经常来吃百姓的饭,百姓们也常常要早起为他们准备饭菜,这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现象。这也反映了官府对百姓的压榨和剥削。
第四句“供张稍不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官府的供品稍有不周到的地方,就会受到吏役的斥责和惩罚。这里的“供张”就是指官府为大官们准备的食物和用品。这句诗反映了官府对百姓的压榨和剥削。
第五句“即逢吏役怒”,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官府的供品稍微有一点不周备时,就会遭到吏役的愤怒斥责。这里的“吏役”就是指官府中的小官或者差役。这句诗反映了官府对百姓的压榨和剥削。
第六句“嗟哉蚩蚩氓”,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唉,那些无知无识的百姓啊!这里的“蚩蚩氓”是指那些无知无识的老百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关心。
第七句“俯首向谁诉”,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无知无识的百姓们只能低头忍受,向谁去诉说呢?这里的“向谁”是指向谁去诉说他们的不幸和痛苦。这句诗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