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寒逼岁暮,无计但仰屋。
可怜掌上珠,变作荒年谷。
欲聚无全理,同声尽一哭。
生离定何所,再见宁能卜。
爷娘岂不慈,各各为口腹。
饥肠与爱缘,一断俱难续。
君看釜里羹,乃是心头肉。

饥寒逼岁暮,无计但仰屋。

可怜掌上珠,变作荒年谷。

欲聚无全理,同声尽一哭。
生离定何所,再见宁能卜。
爷娘岂不慈,各各为口腹。
饥肠与爱缘,一断俱难续。
君看釜里羹,乃是心头肉。

注释:

  • 饥寒逼岁暮:在寒冷饥饿的环境下,岁月已经走到了尽头。形容生活极其艰难。
  • 无计但仰屋: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望着屋顶发呆。表达了绝望和无助。
  • 可怜掌上珠:形容自己如同珍贵的珍珠,被命运紧紧握在手中。
  • 变作荒年谷:象征着希望与丰收的种子,在荒年变成了无用的粮食。暗示着美好事物在逆境中变得无用。
  • 欲聚无全理:想要聚集在一起,但道理上不允许。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束缚。
  • 同声尽一哭:大家的声音都汇聚成一声哭,形容众人的悲痛和一致的哀伤。
  • 生离定何所:生死离别之后,我们最终去向何方?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迷茫和恐惧。
  • 爷娘岂不慈:父母难道不慈爱吗?反映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对长辈的尊敬。
  • 各各为口腹: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饮食需求。体现了个人利益的重要性。
  • 饥肠与爱缘,一断俱难续:饥饿的身体需要食物,而爱情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延续。强调了生活的困境和情感的矛盾。
  • 君看釜里羹,乃是心头肉:比喻食物虽然美味,但却不能填饱肚子,只能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贫困家庭面对饥荒时的困境,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复杂。诗人以“饥寒逼岁暮”开篇,直接点明了时世的艰苦,让人感到一种沉重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画面。接着,“可怜掌上珠”一句用珠宝比喻子女,突显他们在贫困中的无助和珍贵。诗中多次提到的“饿”字,如“饥寒”、“饿肠”,强化了饥饿的主题,使人感受到生存的艰难和紧迫。同时,诗人通过“无计但仰屋”等句子,表达了人们在困厄面前的无力感和绝望。

诗中也不乏温情与希望。“变作荒年谷”和“欲聚无全理”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人们仍然有着团聚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愿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生离定何所,再见宁能卜”两句,更是将人生的无常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推向高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反思性。整体来看,《归途杂述》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描绘人生百态的水墨画,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