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年逸兴在沧浪,水国移家发半苍。
但有一经扬子宅,曾无千树木奴庄。
清琴浊酒莺花日,雨笠烟蓑蟹稻乡。
棠荫渐高身渐隐,已将心事托渔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蚤年逸兴在沧浪,水国移家发半苍
  • 蚤年逸兴在沧浪:蚤年,早年;逸兴,超脱的兴致;沧浪,指江水,比喻人生的广阔天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早年有着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
  • 水国移家发半苍:水国,泛指江河湖泊等水域;移家,迁移到某地居住;发,变白;半苍,指鬓发斑白。这里描绘了诗人因长期居住于水边而变白的头发,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晚年对故乡和自然的思念。
  1. 但有一经扬子宅,曾无千树木奴庄
  • 但有一经扬子宅:扬子,扬雄,西汉著名学者;经,这里指文章或学问。这句话意味着尽管诗人有学问(经),但却没有像扬雄那样的成就,暗含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自谦。
  • 曾无千树木奴庄:千树,形容树木众多;奴庄,指种植树木的庄园。这句话表明诗人没有种植大量树木的土地,可能是因为他更注重其他事务,如学问或官场生涯。
  1. 清琴浊酒莺花日,雨笠烟蓑蟹稻乡
  • 清琴浊酒莺花日:清琴,指清淡的音乐;浊酒,指醇厚的酒;莺花,指春天的景色;日,指日子。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充满莺歌燕舞和花开的日子里,弹奏着清淡的音乐,享受着醇厚的美酒,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 雨笠烟蓑蟹稻乡:雨笠,指用斗笠防雨;烟蓑,指用蓑衣避雨;蟹稻,指稻田里的螃蟹和稻谷。这句话描绘了一个雨水蒙蒙、渔翁披蓑戴笠劳作的场景,展现了渔民辛勤劳动的生活画面。
  1. 棠荫渐高身渐隐,已将心事托渔郎
  • 棠荫渐高身渐隐:棠阴,指棠树的阴影;高,逐渐升高;身渐隐,指身体逐渐隐退或淡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随着岁月的增长,越来越远离尘世的喧嚣,专注于内心世界的宁静。
  • 已将心事托渔郎:心事,指内心的忧虑和情感;渔郎,指钓鱼的人,也常用来代指隐居者或智者。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将自己的心事寄托给了钓鱼者,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陈与义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从早年对自由的渴望到晚年的隐居生活,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方式,展现了自己的思想转变。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如水国的变白发、扬雄的学问与自己相比、雨笠烟蓑的渔民生活等,都富有诗意。此外,“已将心事托渔郎”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的寄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